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奇遇

2017-08-21 00:00:00    作者:汪泰    来源:今日高邮

一夜雷雨。清晨,被雨水洗过的空气是那么清新。秧田上方,时而氤氲着阵阵白色的雾气。秧叶绿得发亮,挺立高翘。农民都说,一日一暴(雷暴雨),田埂上都是稻。

天湛蓝,水碧清,秧翠绿。

四下里,到处是潺潺的流水声。

秧田里多出的水从预留的小缺口淌出,流到沟渠,再经沟渠流到河里。紧靠河边的秧田的水,就直接由缺口淌下河了。

四下里,不时响起“泼喇喇”的声音,那是鱼在戏水呢。

好多出水口离河面半尺来高,河里的鱼儿不甘寂寞,特别是鲫鱼,顶着水柱往上窜。逆水而上,是鱼的天性吧。它们窜到沟里,窜到渠里,逆着流水窜到秧田。“泼喇”一声,看去,鱼肚一闪就不见了。

远处的河埂上,走来两个小伙子。他们怎么这么早?由远而近,大概是兄弟俩,走得那么精神。

田间还没有人,偶尔只有个把看水的老人,扛着小锹在田埂上转悠。哪块秧田里水还多,就多开两个缺子让水流出。哪块田里水差不多了,就用小锹铲块土把缺子堵上。

这两兄弟一定是有什么事吧,是看外公外婆去,是帮人家忙去?

忽然,他们听得一阵水响,好像就在身边。两人停住,水声又响起,就在旁边,在河坎下面的泥兜里。

这泥兜在河坎边上,就是一个大坑,一边倚靠河岸,临水的周边用泥垒实。罱泥时节,罱进船仓的泥被戽在泥兜里,再由泥兜戽到田里,淌进草粪塘做肥料。不用时,里面都积了不少水。此刻,从秧田淌出的水正好流进泥兜,再由泥兜边的缺口哗啦啦地落到河里。“泼喇喇”的声响便是泥兜里发出的。兄弟俩定睛朝泥兜一看——竟然,里面黑压压一片,在动。细看,全是鱼背,巴掌大小的鲫鱼的背在动。啊!鱼儿在一起,挨挨挤挤,窜来窜去。

秧田里的水哗哗哗地流到泥兜,又从泥兜哗哗哗地淌到河里。

河面还有鱼儿在水里迎着小瀑布般的水往上跳,它们这是在朝泥兜里窜呢。泥兜里又有鱼迎着水流想跳进秧田,可田高了些,鱼儿窜了尺把高又掉在了泥兜的水里。 

这是个童话么?不是!分明是真鱼在窜,在蹦,跳起又落下,水花四溅。

哥俩看呆了。忽然,他们想起了什么,朝四下看看,卷起裤脚(他们原本就是赤着双脚的),分别从两边下到泥兜齐膝盖深的水里。鱼儿猛烈地窜动起来,直撞他们的腿。

哥俩伸出双手在水里捞着,捉住了一条,又捉住了一条,两人双手各攥住了一条比巴掌还大的鲫鱼,那鱼在手里撅着尾巴左右挣扎。

鱼放哪儿呢?是呀,鱼放哪儿呢?撂上岸,不行!岸边两步远就是秧田,鱼会蹦进秧田。又没带绳子。有绳子还可串着鱼的嘴巴,一大串可串十几条呢。树枝,附近找不到可用的树枝条。谁也不知道会在路上碰到这么多鱼呀!总不能看到鱼儿跳,两手空空都不要吧。

哥俩愣住了。忽然,小的说:“你穿裤头了吗?”大的说:“穿了。”“穿了就好,把长裤子脱下,装鱼。”大的一下子明白过来:“好主意!” 于是,两人上岸,都脱下了长裤。乡村青年的长裤很多是家里做的那种中式裤子,裤管肥大,腰大衩大,无门襟不留口,穿时,一里一外两手一招一叠,带子一扎,成了。穿这种裤子,便于往上卷起,不缠在腿上,利于做农活;就是方便时不太方便。

哥俩都脱下了长裤,把裤口扎个结,裤子立即变成了一个分叉的大口袋。两人高兴极了,再下到泥兜里,捉鱼。哥俩一个拎着裤腰的口,一个两手在水里捞鱼。捞着一条,放进裤子里,又捞着一条,再放进裤子里。你没见过这样捞鱼的,拣大的捞,挑大的捉,一条接着一条,片刻不闲。很快,裤子装满了。抓着裤口拎了拎,又放进了两条,用裤带把裤腰口扎紧,拾起另一条裤子再捉。泥兜里的鱼还是那么多,还是跳得那么欢,哥俩好高兴,好快活。这是他们长这么大以来没遇到过的事,以后怕也遇不到的。

水还在尽情地淌着流着,鱼儿还在往上窜。只是白天,鱼儿跳的少了许多。

看着地上装满了鱼的两个“人”字型的口袋,哥俩好开心。泥兜里还有鱼,再捉,没地儿放了。哥俩要把泥兜里的鱼留给下一个幸运的路人。

装满了鱼的裤子搭上了哥俩的肩膀,胸前一条腿,背后一条腿,像小孩子一样骑在哥俩的肩上。满裤子的鱼在里面一动一动的,有点人。

哥俩扛着鱼,朝回家的路走去。

路上潺潺的流水响得更欢了,秧苗好像更绿了。上工的人们还没下田……

多少年前的一个场景,鲜活地留在脑子里。那时的乡村,水多,河多,鱼多。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