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触电”记――电影《流浪汉与天鹅》拍摄纪事

2017-08-28 00:00:00    作者:雪安理    来源:今日高邮

马棚湾,湾边有个清水潭。春秋战国时期,凿邗沟、通江淮、运送军队和粮草的水道工程,就是从那里开挖而东进入海的。300多年前,一场旷古未有的8.5级郯庐特大地震,南北延绵2400多公里遭灾,运河溃堤,洪水冲击成一汪深不见底、神秘莫测的清水潭。自古以来,马棚湾清水潭区域,蓝天白云下草木丛生、飞鸟啼鸣,水产丰富、景色迷人。如今,经过几代人努力,科学规划、精心打造,成了高邮一个亮丽的旅游景点。1985年,在那里拍摄了一部电影《流浪汉与天鹅》,我曾全程参与。这是我“触电”最早、参加拍摄影视时间最长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那年,我在县文化宫任职。一天,广西电影制片厂来了几位客人,有美工、摄影师等,为首的是制片马主任。他50多岁,长发披肩,见面后快人快语:“我们厂想在高邮拍一部电影,在城里转悠了两天,不是住宿房间太少,就是驻地无法停放车辆,只得转到你们这里来了。”他递上介绍信,我们热情地沏茶。我试探地问:“你们为什么从千里以外的广西,跑到我们这个小县城来拍电影呢?”他说:“1958年,我们厂吴荫循导演25岁,他曾深入生活,在马棚湾地区住过半年多,对那里上了镜头会更美妙的清水潭,一直念念不忘,他想来高邮圆个梦。”吴导演怀念高邮的精神使我感动,我又问:“拍个什么题材的故事呢?”他回答:“水乡农村题材,改革后农民追求发家致富的爱情故事。”我深感兴趣:“你们打算在高邮住多长时间?”他说:“全程在高邮及附近地区拍摄,少则两个月,多则四个月左右。”我立即表态:“文化单位应当支持文艺事业,我原则上同意。”他说:“你似乎还有什么难处吗?”我说:“我总得向总工会领导请示汇报一下,估计问题不大。”马主任和他的同事们都会意地笑了。

第二天,我和马主任签订了协议书。他对我说:“你们除安排食宿外,再单独腾出一大一小的两个会议室,租金照付。你帮我们租用的车辆,如果你们使用,剧组免费提供。”他又承诺说:“你们要协助剧组安排群众演员,我们提供酬金。”谈成了这笔“生意”的当晚,我设宴招待,马主任却坚持由他付费。职工们都说,即使看在马主任一心为文化宫着想的份上,我们也必须支持广影厂拍好电影。席间,马主任破例豪饮,他说:“我知道你们文化单位搞创收,只要力所能及,一定给予支持。”

马主任具有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他迫不及待地催促我,领他们到马棚湾和宝应县柳堡一带选景。那时候,农村搞机械排灌,早就不见农民使用风车了。我利用人亲地熟的关系,花300元让当地农民修造一部风车。回到高邮,马主任和美工提出要在清水潭边新建一座两层楼房。我连夜致电临泽,请曾经做过木匠的妹夫韦九元,让他带领几个小工尽快来马棚湾搭景。那座楼房,全部用大块长木板加固,在电影厂美工指导下很快建成了。

打前站的马主任一行回广西不久,导演吴荫循率领的摄制组就全部进驻了文化宫。拍电影的消息不翼而飞,争当群众演员的文艺骨干不请自到,观看影星的群众纷纷来文化宫看热闹。我和职工们“近水楼台”,也挤进了群众演员的行列。

一次拍夜戏。按马主任的安排,我扮生产队长,和本村几个农民吃饭、喝酒。主演李保田扮成流浪汉也进了小饭店。从晚饭后开始拍摄,一直拍到凌晨。本想上镜头过把瘾的单位员工们又累又困,连呼上了“老鬼子”当了。副主任陈国松对我说:“桌上的菜吃光了,酒也喝光了,再拍下去上了镜头不真实,干脆我们掏钱再买点酒和菜吧。”吴导演一遍又一遍地喊着:“预备,开始!”他完全忘却了时间和疲劳。我这才知道拍电影是个又苦又累的活儿。

外景拍摄的重点是在清水潭边,对于光线、角度的要求非常严格。吴导演总是手捧剧本,在监控机前一丝不苟地注视着演员的动作、神情,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来自全国各地的演员,都全身心地融入艺术创作之中。尚未出道的李保田,为了更好地塑造流浪汉的形象,一个人跑上大街,找到了一个乞丐:“老弟,你把穿在身上的衣服脱下来卖给我吧。”乞丐生气了:“我的衣服又破又脏,你别笑话我,拿我开心!”最终,李保田买下了乞丐的衣服,他穿上身,兴奋地跑到导演面前。吴导演眼睛一亮:“啊呀,我要的流浪汉就是你这副装束!”其他几位青年演员如吴丹、梁庆刚、钱占刚、贺筑平等,都在剧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艺术才华。

好多个夜晚,我们都喜欢和吴导演聊天,对他的创作生涯有了更多的了解。吴荫循,国家一级演员,曾任中国影协理事、广西省影协副主席。他生于1933年,湖南湘潭人,1949年初毕业后考入湘潭地委建设文工团,1953年调北京,先后在《大众电影》杂志和中国出版社从事编辑和电影评论工作。他写诗写小说,曾有抒情诗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吴导演坦率地告诉我们,他拍的第一部电影《真是烦死人》,由于缺乏经验,镜头处理、场景剪辑、影片节奏以及演员表演都不成熟,他“烦死了”好几年。后来他总结教训,在拍摄《顾此失彼》《心泉》《春晖》等影片时有了进步。电影《流浪汉与天鹅》的拍摄,吴导演倾注了大量心血。影片避免了花哨虚假和人工雕琢,真实、自然、朴素,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深刻反映了改革初期的社会生活,把自然界的美与影片中人物心灵美结合在一起;把人物、画面、景色、音乐巧妙地融为一体,展示了很好的抒情风格,获得了1985年广电部优秀影片奖。在此后,吴导演执导的《强盗与黑天鹅》《省城里的风流韵事》《大漠双雄》等影片均受到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流浪汉与天鹅》选择了高邮民歌《一根丝线穿过河》为插曲,具有水乡韵味,高邮人听了,倍感亲切。

三个多月的“触电”生活,我们和广西电影制片厂的同志们结下了深厚情谊。我们衷心感谢马主任当初的承诺,对文化宫支持不小。他和吴导演商量,把外景楼房低价处理给我们。我迅速下令员工们全体出动,早上五点多出发,一直忙到天黑,把清水潭边的外景楼房拆掉的木板全部运回。这些优质板材,后来经加工打成多台球桌,出售给桌球盛行的泰州、靖江等地。摄制组租房的资金全部纳入了单位经营收入。

我与吴导演分别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晚上,我们在单位食堂里开怀畅饮。他谈电影、谈人生,像兄长一样,勉励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文化。深夜,52岁的他对自己来高邮圆梦拍电影而感慨万千,他泼墨抒情,真诚表达了他热爱高邮的心声。全诗如下:

廿七春秋似转轮,

秦邮旧梦乃重温。

六街竟绝青春迹,

一觉方惊岁月痕。

莫道垂垂人欲老,

其如眷眷死犹存。

笑怜热泪流连处,

渔火轻摇暮色昏。

32年一瞬间过去了,我常常肃立在他的墨宝前沉思:吴导演作为一位湘江男儿,又远在广西工作,对我的家乡如此由衷地爱恋和激情地赞美,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拍摄了电影《流浪汉与天鹅》。作为高邮人,我们是否可以在马棚湾现代景点中,为这部影片留下点滴印记呢?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