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31 00:00:00 作者:王士华 来源:今日高邮
今年5月,经安徽一位同学的安排,我终于在滁州与两位新疆籍军校同学见了面。日月如梭,27年一晃即逝,昔日小伙儿变成了今日小老头儿了。
见面时,我们并没有过分激动,似乎所有的思念都流进了紧握的双手,化成了凝视彼此的目光,欲言又止,欲罢不能。两位新疆同学,一位姓梁,一位姓张,分别来自新疆的奎屯市和石河子市,他们的父母都是1950年代戍边新疆的河南人。在校期间我们同在一个区队,梁同学与我同一个宿舍,张同学与我们相邻而居。虽说他们生长西北,人高马大,但两位性情平和,待人实诚,学习和训练特别认真,很与我投缘。朝夕相处,遂成好友。然而当毕业季来临时我们交往的隧道即渐渐关闭——他俩去了西藏阿里部队当了边防兵。
阿里地区行政上属西藏管辖,防务上则属新疆的南疆军区管辖,人民的好书记孔繁森就牺牲在这里。阿里的自然环境十分艰苦,平均海拔4300米,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被称为“生命禁区”。起初,我和梁同学通过两次信,每次通信需要3个月,他写一次信需要分2至3次才能写完,因为写久了头会痛。他俩都是通信兵,常年累月带领部队外出巡线修线,居无定所,时有人员伤亡情况发生。为不影响他俩的工作,后来我就不再与他们联系,但一直挂念着他俩。媒体一有西藏的报道,他人一说到阿里,我就一激灵,心儿仿佛飞到了万里之外的雪域高原;夜深人静时分,我常常盯着地图寻找他俩的踪迹。有一次《解放军报》报道,阿里军分区通信站一名考上解放军南京通信工程学院的小战士,要求在即将入学的8月与战友们进行最后一次巡线,然而却不幸跌入悬崖以身殉职。那天我心痛如绞,深夜里禁不住热泪两行。
所有思念和牵挂都汇聚在见面时刻。两位老同学并没多谈他们在阿里的工作经历,他们只是告诉我大概情况:梁同学在阿里服役6年,后来组织上照顾他回到了北疆部队,服满了20年兵役后他选择了自谋职业,国家按新疆地区标准每月发给补助金;张同学在阿里服役了13年,正营职转业到了安徽爱人的老家来家县科技局当办事员。安徽本地的同学向我介绍,张同学吃了亏,如果他再留部队干2年满20年选择自谋职业,国家按西藏地区发放的补助金是很可观的。对此,张同学淡然一笑:“亏啥?”
喝至酒酣,我们谈起了军校生活的美好,谈起了现在生活的富足,两位新疆同学跳起了维族舞,两位同学在阿里部队的战友唱了一首歌《不后悔》:茫茫雪域高原,站岗放哨,我情愿;吃不饱氧气,国泰民安,我幸福。不后悔啊不后悔,因为我尽到了责任!……
典型的西部歌曲,低沉而沙哑,凝重而悠扬。现场气氛沉静,而当我回眸转视,倏然发现大家都泪光闪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