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父亲的小菜园

2017-09-04 00:00:00    作者:李凤琴    来源:今日高邮

初夏时节,阳光明媚。难得回家的我如放飞的鸟儿,一路欢唱,如约而至父亲的小菜园。因家住六安河边,傍水的小菜园,每次都硕果累累、郁郁葱葱地迎接我。这不,大大小小的番茄挨挨挤挤,躲在叶子下窃窃私语,很像幼时的我们兄妹几个,在父母的庇护下快乐成长。亭亭玉立的茄子有的开着淡紫色的小花,有的已经披着紫色的外衣,即将展示美丽修长的身躯。架上的黄瓜花在硕大的绿叶丛中似星星点灯,玲珑别致。白色的豇豆花,害羞地探出小脑袋,四处张望。过不了几日,黄瓜架上会挂满一条条清脆爽口的黄瓜,豇豆架上会有一根根细长饱满的豇豆。河边的桃树上挂满了小毛桃,更是吸引着我们这些小馋猫,估计下次回家就可以一饱口福。旁边的韭菜、苋菜、生菜,每一个小方块都紧紧地靠在一起,让小菜园显得错落有致,紧凑而又丰满。万绿丛中一株红,河边的月季花开得更红更艳了,点缀着父亲的小菜园,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温馨。

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把小菜园拾掇得这么精致、有条理,每次回家我都有种莫名的感动。是什么在支撑着父亲这样劳作不息呢?“跟我去后面浇水啊?”父亲打断了正在沉思中的我。“好啊!”父亲推着三轮车,里面放着水泵、电瓶、水管等工具,我则像小时候一样跟着他,随他去庄台后面的那几分地。到了那里,父亲熟练地把水泵放在河里,岸上插好电瓶。瞬间,长长的水注从水管里倾泻而出,汩汩直冒,干涸的土地贪婪地喝着水。方方正正的一小块秧苗培育地上面,盖着整齐的稻草,幼小的秧苗正在下面孕育而生。“田不是已经给别人种了吗?为什么还要种这几分地?可以买粮食吃的,再说你已经70多岁了,可以歇歇了。”“我种的是香米稻,煮饭可香了!”父亲自豪地说,“再说了,不种地,就每天躺在家里,有什么意思啊?” 

拗不过父亲的理论,我只好作罢。我们说话的间隙,秧苗地已经浸透了河水,秧苗喝饱了,估计正在下面偷着乐呢。记得前两年,父亲的菜地是在这里的,寒冬腊月,冻得人瑟瑟发抖,他仍然要来这里弄些菜回去。那时我也像今天这样与父亲一起来,看到年迈的父亲弄个中饭菜还要赶这么远的路,我就在想:要是菜地在家门口就好了。后来,有次回家,惊喜地发现,父亲真的把菜地搬到了家门口。他在门前挖了两块地,周围用鱼网、木棍围成栅栏,里面分成几个小方块,在上面播种、施肥,各种蔬菜是越长越欢。每个季节回家都能见到不同的时令蔬菜。 

其实,从我记事起,家里的蔬菜都是母亲一手侍弄的。那时母亲白天劳动,只有晚上有时间去菜地播种、收获。还记得我经常与母亲带晚去菜地浇水什么的,父亲从未插过手。母亲过世后,父亲一下子像断了线的风筝,摇摇坠坠,不知飘向哪里。开始那几年,父亲难掩悲痛,听邻居说,他经常去母亲的坟前哭泣,思念像一条绵绵不绝的长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孤身一人的父亲硬是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了出来,开始像母亲那样自己学会了侍弄各种各样的蔬菜。 

如今,我们每次叫父亲上城来与我们小住几日,他都不放心家里养的鸡、家里的小菜园,还有一直陪伴他的小狗。从来都不肯在我们这儿过宿,顶多吃个午饭,就匆匆赶回去。我知道,父亲每天乐此不疲地忙活着,心里才踏实,农村才是他的根,而我们也一样,人虽在城里,心却依然在他那里。 

父亲的小菜园,萦绕在我心头。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