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7 00:00:00 作者:朱延庆 来源:今日高邮
方先生今年六十岁。
几十年来,方先生的日子过得平稳而有规律。每天早上六点钟准时起身,做一套全身运动的自编的操,早餐前夫妇二人合吃一只苹果,后各吃一只鸡蛋、一碗杂粮粥。午餐荤素搭配,较少吃猪肉、牛肉,常吃鱼、虾、鸡、鸭,还有海带、香菇、木耳,每人必吃半斤新鲜蔬菜,反季节的不吃,另吃一小碗米饭。晚餐夫妇二人必各吃半斤时令蔬菜,连同午餐时的半斤,合计一斤,再吃一小碗米饭;睡觉前再喝一杯牛奶,既保证有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量,又可安神。方先生有读书、写作的良好习惯,但每晚必须在11时前入睡。按中医的养生观点,晚11时以后,阴气上升,倘再工作,对人体不利。
方先生不抽烟,不喝酒,不饮茶,他认为一个人身体内的正常运行,不需要、也不能有外界物质的不良剌激。
方先生在饮食方面很少有应酬,同事、亲戚、朋友有什么聚会都不会请他,因为有几次邀请,他都托词婉谢。几次邀请,几次不到,人们浙渐就将他列为“另类”了。
一天,方先生的姨兄从美国回来了,姨兄的父母早逝,就在他家长大,二人如同亲兄弟一般。姨兄大学毕业以后去加拿大、美国闯荡,创业有成。两人有二十年没有见面了。方先生夫妇决定在一家酒店办几桌酒,请一些亲朋好友及同学。这家酒店的老板是方先生初中时的同桌,那老板说:老方啊,你阑板找我的事,这几桌酒你放心,保证你和你的姨兄满意。办酒席的那天,老板使出了浑身解数,地方名菜如软 长鱼、金丝鱼片、香酥麻鸭、雪花豆腐等淮扬名菜都上桌了,方先生及姨兄的一家还有在座的客人们都啧啧点赞:阑板吃到今个儿的美餐!
阑板,在江淮方言中常常用到,是难得、很少的意思。考查起来,这词本出于吴语,很可能起源于宁波话。应钟《甬言稽语·释语》:“《文选·恨赋》引《国语》贾逵注云:‘略,简也’,‘不繁’疾呼,声合为‘班’。甬(宁波)俗称事之稀有不常有曰‘略班’,音转为‘阑班(板)’”。阑,将尽、将完也。“不繁”二字中取“不”的声母、“繁”的韵母,疾呼,即为“班”音。“阑班”或写作“阑板”,还真具文绉绉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