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菊黄蟹儿肥

2017-10-12 00:00:00    作者:胡建新    来源:今日高邮

早晨起来沿澄子河边风光带跑步,氤氲水汽轻盈飘荡于水面之上,一波波沁人心脾的暗香涌来。仔细一看,桂花已开始露出黄色白色的花瓣。忽然想起,桂花开,菊花黄,蟹儿肥,吃螃蟹的季节又到了。我的螃蟹记忆也如泉涌般冒了出来。

老家临泽处在里下河锅底洼处,河流纵横,河塘众多,水产丰富,尤以时下所谓河鲜为最。螃蟹大概是河鲜中的上品了。螃蟹,我儿时是不少吃的,价格与鱼虾差不多,是平民化的美食。

我儿时记忆中的螃蟹有三种。

最小的那种叫蟹渣子,长大了也只有一块硬币大,太小,没有肉,大人对它们是不屑一顾的,直接扔掉;我们小孩有时捉来当玩具。冬天偶尔有渔民的渔船靠在家后头河边,有腌制的蟹渣子卖,生吃,一角钱一瓶,多买还可以再捞点儿。买来当咸菜佐粥,比咸菜鲜。我们小孩子嘴馋,吵着要买,大人还絮絮叨叨地嫌腥气重,说不好吃,其实是嫌贵。

稍微大一点的叫土蟹,蟹钳上没有毛,成蟹比一块“袁大头”略微大点,本地物种,不但河里有,黄豆窠里山芋地里经常会看见它们到处爬。大人对它们也不甚待见,有鱼虾时会一锅煮了,爪子也没什么肉,用大人的话说吃点鲜气罢了,强如吃白嘴;没有鱼虾时多半是扔了,懒得单独打理它们。

个头最大的叫毛蟹,又叫青蟹,现在据说有了时髦的名字叫中华绒螯蟹。毛蟹不好捉,它们大部分时间都躲在洞里,稻田旁的渠道里、河边有很多这样的洞。捉蟹人赤着上身只穿裤头,带上钢筋做的钩子,有一公尺多长,背上鱼篓,还有一把细长的铲锹子,一路游过去,看到洞就去挖呀挖,挖开了洞口就伸手进去掏,有时实在够不到的就用钩子进去钩,钩出来的蟹大半是破了样,放到现在叫残蟹,就不值钱了。我那时水性不好,还怕掏到蛇,这样的活干不了。没有那个金刚钻,就只有眼馋的份,实在眼红得很,就干点技术含量低的,拖个澡盆下河摸点河蚌,回来清水养一夜,第二天拿来红烧、烧汤都可以,聊以自慰。还有一种捕蟹的方法很有地方特色,用罾扳。上初二那年,父亲为了挣钱贴补家用,也置办了一口捕蟹罾。罾只有三米见方的样子,并不大。还要做拦蟹的毛蟹索(用稻草先搓成小绳,再合并,最后做成像成人胳膊那样粗的索)。毛蟹索浸水好几天,再盘起来用烟熏,据说毛蟹怕烟味。下晚父亲放工回来就把毛蟹索放到河里,放在罾位的下游,拦断河底,毛蟹就顺着毛蟹索爬到罾里了。那时乡下初中还没有晚自习一说,放学回家草草写完作业,我的快乐时光就开始了。大人下工还要忙着给菜园浇水、洗澡、吃晚饭,毛蟹罾就由我打理了,过几分钟扳一次罾,运气好时一网也能有三四只。罾一出水,毛蟹就到处爬,快得很,来不及捉,只有不断拿网兜敲罾,毛蟹滚到罾的中央,就逃不掉了。晚上八九点开始,毛蟹“上阵子”多了起来,父亲亲自出马,我打下手,把毛蟹放到柳条做的篓子里,密密压实,不让乱爬,爬掉了蟹爪就卖不掉了。一般十点以后毛蟹就渐渐少了,我的兴奋劲慢慢也过了,困意上来,就在毛蟹罾边搭的棚子里睡觉,在毛蟹呼呼的吐沫声中进入梦乡。父亲为了多捕蟹舍不得睡觉,会坚持到夜里一两点甚至三四点才在我旁边眯一会儿。第二天天不亮,贩子来棚子收蟹,六毛钱一斤,现金交易。贩子不要的蟹爪不全的和软壳蟹,那就是我们兄妹中午的美味佳肴。

将毛蟹洗洗刷刷,抠掉肚脐,下锅红烧,和煮鱼一样。偶尔家里来客人,会特别留几只大的,半斤左右的,小的不好意思待客。做法也和平常不一样,蟹剁成两半,沾上干面糊下油锅炸,炸到金黄捞起来,再下锅红烧。后来上海的阿扣爷子回来,带来了“阿拉上海人”的新潮吃法,毛蟹五花大绑了放蒸笼蒸,沾姜末香醋吃。做法简单,确实是鲜得很。

现在吃蟹不需要像以前那样亲力亲为费事了,高邮万亩绿色无公害蟹塘闻名遐迩,合作养殖,合作销售,线上线下一起发力,要吃到又大又肥的毛蟹真是太容易了。包装也很规范,每只蟹都捆得板板扎扎,回来稍微刷刷,上蒸笼一蒸,就可以美美地享用了。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