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9 00:00:00 作者:濮颖 来源:今日高邮
古人求学常常因一字推敲拜为师。“一字师”源于五代时期著名诗僧齐己与其诗友郑谷的故事。一夜大雪之后,僧人见庭院中梅花开了,欣喜之下作《早梅》诗一首:“万木冻欲折,孤根暖难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却以为梅花既开数枝,便不为早,将“数枝”改为“一枝”才合题意,齐己听后欣然接受。同样,宋之问也是受骆宾王点拨才有“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的佳句。韩愈以为师者传道解惑,一日为师尊为终身为师。《礼记·学记》提出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所以师亦是友,友亦为师。孔子又说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见,师者定义广泛,并不特指在课堂上传授学生知识的人。
除了老师的传授,沙龙也是学习交流的绝佳场所。在这里大家亦师亦友,畅所欲言。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一席畅谈就能闪耀出思想的光芒,触发伟大的发现。犹如当年哈雷观察到彗星的运动周期,并且也推算出运行轨道可能是椭圆形的,却一直不能给出数学的证明。一次,他与牛顿聊天时说起自己的见解,牛顿脱口而出作出肯定的结论,哈雷惊奇不已,最后也是在哈雷的催促之下,牛顿竟然写出了划时代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启示了哈雷,同时哈雷成就了牛顿。他们是彼此的学生,也是彼此的老师。
如果离开课堂的学习,缺少同行的交流,那就读书吧。商务印书馆的创始人张元济老先生说“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秦时明月汉时关”,那是千百年流逝的时光带来的沧桑,是她教会我们怀古。“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那是对千万里空间无法横亘的无奈,是她告诉我们守望。在书中,我们感受“海纳百川”“壁立千仞”的胸怀,感触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气度。在崎岖不平的人生路上,也是书籍教给我们“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那份豁达与洒脱。阿拉伯文明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因为典藏很多书籍,才使得其他文明能够交融流传。
如果觉得读书还不够,那就行走。与其格物致知,不如走出去,来一场真知实践,只有知易行难、知行合一才会有深刻而深远的认知。行万里路是阅历、是游学、更是一场人生际遇。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一直行走在路上。与长风为友,与云雾作伴。他将所到之处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甚至动植物的状况都详实地记录下来,最终整理成著名的《徐霞客游记》。这部伟大的书籍不仅是一部古文佳作,它更为后人研究地理学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在世界科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地质学家翁文灏,他的一生多半也是在路上行走,他将自己在实地考察的结论带到课堂,他告诉学生,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师者无处不在,愿你我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