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3 00:00:00 作者:陈仁存 来源:今日高邮
从爸爸的城里回家,姐姐都是带着我到新河码头坐轮船,轮船票只要一角钱,那时我还在享受半票。轮船晨雾弥漫时从高邮驶出,到老阁庄应该是太阳偏西了吧。澄子河是一条很长很宽的河,直通里下河腹地。轮船逶迤而行,但坐船的人也不性急。除了船票便宜,挑的、扛的、背的,大一包、小一包都能上去。家伙有地方放,人有地方坐,舱里舱外哪儿都是位置。轮船的发动机突突地冒烟了,喇叭呜——呜——了,那些卖香烟糖果瓜子的、做小贩生意的、跑江湖的郎中,一个个才摇四嗨抬的走上跳板来了,还装着不慌不忙的样子,也不知道他们嬉皮笑脸地在跟谁打招呼。
只有一对唱小唱的男女每次都在人前先到,坐在不起眼的角落,等到船开动了,男的才开始将二胡调弦,拖几下子“过门”,把所有人的目光都调转、吸引过去。男的大脸阔脑门、头发稀疏,两只白眼仁子一眨一动的;女的看上去比男的年轻许多,瓜子脸、杏仁眼、柳叶眉,干净、标致,十指削尖,嫩葱一般的好看。她对男人温柔体贴,让人动容。据说男的原来是扬剧团拉文场的,女的也是唱戏的。当年他因为跟她好,被自己的老婆下狠心拿石灰塞到他的眼睛里,整了个双眼不明。从此这个女的一直跟着他不离不弃,以至于流落江湖卖唱。《孟姜女》《小上坟》《瓦车棚》这些都是很悲苦的段子,唱的要人掉泪。同情的人多,他俩所得的钱就多。有人点唱《板桥道情》,先生要来我就来,“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清波远……”然后回眸一笑,声音却依然在水上回荡不已。水上一路飘着她没有拦阻的声音。
轮船载人载物也承载历史。
谁料想,到如今,星移斗转,这对夫妻借着好机遇,创办了“东盛剧团”,在我老家演过不少场,都是《珍珠塔》《瓦车棚》《秦香莲》这些全本戏。舞台、文场、灯光、布景、音响一应俱全。男的拉文场、敲“三件头”,挑个大面的角儿赛似当年的孙菊仙(京剧名家),女的唱青衣、花旦、女小生,扮相好、声腔好。男的人称“大六板”,女的人称“小开口”。戏如人生。
坐轮船,我喜欢看船头犁起的万顷巨浪,分而又合,一浪高过一浪地翻卷,潮起潮落,拍打岸边的泥沙。这也是河边上的人家爱看的一道风景线,更适合桃花逐流水时节低头汰洗的红装少女,任裤管打湿,任呆头鹅振翅扑腾,任鱼儿跃出水面时的那一道银光从长睫毛底下闪过。
呜——呜——,轮船停靠一沟大巷口渡口,我们上岸、到家了,水的载歌载舞、上下颠簸的感觉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