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难忘千灯

2017-11-23 00:00:00    作者:佚名    来源:今日高邮

退休十年来我一直投奔儿子长住上海,一有机会就作短途旅游,几乎游遍了江南水乡古镇,如周庄,朱家角,直,同里,锦溪,枫泾,七宝,南翔,金泽,练塘……一座座古镇古色古香古景古文化让我大饱眼福,流连忘返,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千灯。

千灯古镇,位于上海后花园江苏省昆山市境内,己有2500多年历史,差不多与苏州一般古老。原以为千灯千灯,这古镇一定与灯有关系吧,然而事实上与灯没有一厘钱关系。那它因何而得名呢?史料告诉人们:千灯古称千墩,因古时候在北面流经的吴淞江有土墩999个,而第1000个土墩正好在此,故人们称此地为千墩。到清朝宣统年间此地长满茜草(根部可做红颜料),又被人们改称茜墩。直到解放后,人们觉得叫墩不太雅致欠妥当,而联想到灯与墩读音相近,灯象征光明辉煌,象征财富有朝气,便建议改作千灯,1966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更名为千灯并延续至今。千灯古镇虽没有周庄、七宝、朱家角等古镇名气大,但在我心目中却有着许多独特而又令人难忘的地方,因而我竟先后三次去游览还嫌不过瘾,最近第四次一个人又去游玩了一回。

千灯令我难忘,首先是这个古镇太有传奇性了,文化底蕴实在是深厚得了不得:居然先后出了两个大名鼎鼎令世界瞩目的大名人,而这两个大名人居然又都同姓顾,一个是顾炎武,一个是顾坚。

先说顾炎武,他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他一生多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全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的开山始祖。他注重民生,提倡“利国富民”;他强调做学问必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他所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口号,其意义和影响极其深远,至今还在激励着国人。千灯是他的故里,这里有他的故居、纪念馆,还有顾氏祠堂和他的墓,都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在若大的顾家庭院徘徊漫游我思绪翩翩,时而在母教读书台驻足凝思,时而在墓前瞻仰默哀,时而又在小山丘凉亭上放眼细看这里的苍松翠柏……虔诚而又崇敬,不敢弄出一点声响,生怕打扰了仍在为国为民操心的、被毛泽东誉为中华五千年来七十二贤人之一的顾老先生。

再说顾坚,这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他是元末伟大的戏曲家,是我国的百剧之祖昆曲的创始人。因为他,千灯成了我国昆曲的发源地。在顾坚纪念馆里,我得知了顾坚自小从姑母学曲习唱,自称“风月散人”,他自幼极其聪明又十分好学,精于南辞,善作古赋,被尊为昆曲鼻祖。昆曲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为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一页。直到如今,在江南水乡特别是昆山一带,昆曲仍十分流行,男女老幼都能传颂吟唱。在顾坚纪念馆大戏台,我有幸观赏了南京昆剧院现场演出的昆曲《牡丹亭》片断,其曲调婉转优雅令人陶醉。

除了二顾令人崇敬难忘,再有就是一踏进古镇就遥遥望见的高高矗立的秦峰塔了。这秦峰塔身世也不简单,相传吴王为御越国曾在此一高墩上筑烽火台,公元210年秦始皇东巡登临此墩望海祭祀,因而得名秦望山,1008年由乡贤捐助建塔故取名。 走进千灯,水巷、河埠、古桥、廊坊、古寺、古塔、庭院,还有长达2000米的石板街,真是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特别是当今的千灯人更是开拓思路,借镇名大力开发旅游,经多方努力创建了灯具博物馆,上千种类数千盏灯具令人眼界大开。从远古原始社会的天然石灯到民国时代的汽灯,跨越5000多年各式各样数千件灯具琳琅满目,分六大部分布满十几间展厅,看得人眼花缭乱脚步难移。这些灯具或古朴或精致,或典雅或华贵,或天然打造或匠心制作……蔚为壮观,令人叹为观止。这正是“发于玲珑七巧手,造就天工一盏灯”。在灯具博物馆我竟看了三个多小时,还没有全看明白还没有全看够。这一盏盏灯成了千灯镇的文化符号,吸引了众多的回头客。

千灯镇太让我难忘了,有机会我还会再去的。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