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闲话螃蟹

2017-11-30 00:00:00    作者:姚维儒    来源:今日高邮

上班时与同有下乡插队经历的陈先生,聊起了上世纪70年代的螃蟹为什么那么多的话题。

本地施益仁先生的文章《牛筋草》也记述着这件事:“河里的蟹,多得像马路上的行人……没见过近年到处是蟹,河岸边、田埂上、芦苇荡、荒草田,多有蟹洞。灌溉渠、垅沟、草粪塘,凡是有水的地方,孩子们赤脚下水,用双手摸上一两个钟头,一只只肥壮的大毛蟹,信手拈来……”

由于大队地处荒滩水荡地区,港汊河流众多,十分利于螃蟹的生长。1974年大队决定成立副业队,专职捕捉螃蟹,我也成了捉蟹队的成员。

捕捉螃蟹的方法很多,我们采用的是烟索法。先将稻草绞成大碗口粗的大草索,可根据河面斜行的宽度确定草索长度,一般百十米左右。草索绞好后浸水泡湿,圈成底宽顶窄的圆锥状,每天烧稻屑子反复烟熏,直至熏黑。然后根据河面的宽度与水的流向,在河的入口处将烟索斜行放置河底。由于当时的农村大都用自然肥料,河床的淤泥都被罱得精光,所以放置烟索并不困难。河浅的地方人下去用脚踩实,水深的地方就用船篙衬着码实。在河岸的一侧将多余的烟索圈成方形置于河底,水的上游方向留个缺口,在水面上支个吊罾子,并在草索拐角处的水面上点一盏马灯。这样,捕捉螃蟹的准备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螃蟹在河底行走遇到黑黑的烟索,通常不敢贸然越过,而是顺着水流、贴着烟索爬行。螃蟹性喜光亮,当它爬行至灯光处自然就落入渔网内。“懒拉网来勤吊罾”,我们两三分钟吊一次,一夜下来能收获螃蟹三四十斤,当时的市价也就四毛钱左右一斤,大队每早派人将各个点上的螃蟹集中起来卖到三垛水产站。

据说螃蟹和许多洄游鱼类一样,有着生殖洄游的习性。为什么长江流域的螃蟹最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长江口的蟹苗产量大且比较稳定。长大了的螃蟹,每到了八九月份交配产卵的季节,就规律性地选择东西方向河流,自西向东,群集顺水而下,目的地就是大海边的漫流浅滩上,产卵繁殖后代,成蟹随后死亡。人们就针对螃蟹的这一规律性,在河道上设置烟索捕捉之。至于烟索为什么成了螃蟹不可逾越的障碍,我至今还不清楚其中的奥秘。

“九雌十雄”“九月团脐十月尖”,这是说九月里雌蟹抱卵,蟹黄饱满,十月里雄蟹脂膏丰腴,肉质嫩白,恰是捕捉的最佳时节,也是吃蟹赏菊的最佳时节。团脐和尖脐,是蟹肚上甲壳的形态,可以清楚地区分雌雄。螃蟹生命周期一般为两年,一生要经过几次蜕皮或蜕壳,每蜕一次重量就增加一次。螃蟹小的时候呈黄色,一旦成熟就蜕变成深绿色了。

螃蟹以往在江河湖泊自然生长繁衍,后来由于兴修水利,拦河筑坝,切断了螃蟹生殖洄游路线,于是人们通过人工湖泊放养的手段来增加螃蟹资源。

至于那个年代为什么螃蟹特别多,有国家放养一说;那为什么后来又少了呢?不放养了呗,也许与其打洞穴居危害水利工程有关。

捕捉螃蟹,也可用丝网或旋网。伢子们的拿手好戏就是掏螃蟹洞。用铁丝弯成直角形的钩子,看准洞内有螃蟹,伸进铁钩,超过螃蟹的背部,转钩向下,兜住它的屁股,强行将其拉出洞。也有放学途中看见螃蟹洞的,码准了,将袖子卷起伸手直接到洞里去掏,尽管它还在张螯舞爪,终究成了伢子们的囊中之物。

那时吃螃蟹,在农村是家常便饭。有些人家,螃蟹吃多了还觉乏味,还嫌它戳嘴费事,干脆将之煮熟,剥成净肉和蟹黄,与猪油一起熬成蟹黄油,成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时过境迁,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螃蟹出奇地贵了起来,最贵时一斤能卖到一百多元。现在螃蟹的价格又回归到常态,一般平民百姓都买得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