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12岁的“阿里山”

2017-12-25 00:00:00    作者:王晔    来源:今日高邮

 

看完电影《芳华》,颇有触动,每个人的人生都有闪光点,哪怕就只有一个。在记忆空间翻出了两张照片,想起那年我12岁,学校排练了两支舞蹈,在初一、初二学生中挑选了一些男生和女生,有女生的碟子舞,男女生一起的是有点交谊舞样子的《阿里山的姑娘》。

那时我上初一,是这一群人中最小的吧。学校特地从小学请来了我们以前的音乐老师杨老师来排练我们,有时候课也不上,当然更多是下午放学以后。还记得那个碟子舞,两只手各拿一个碟子,跳着舞着一不小心和同伴相撞碟子就碎了,于是相视一笑,继续听命令听指挥继续舞继续跳,只是妈妈又要多买几个碟子备着了。

《阿里山的姑娘》是那时候流行的台湾民歌。男女生手牵手跳舞至少在我们学校还没有先例。比我年长一些的同伴,已经有了些羞涩,幼稚的我倒全然不觉,只是偶尔奇怪,那个男生为什么手上总是汗?是因为我们穿短裙的凉快而他们是长衫长裤领带的太正式太闷热么?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看《新华字典》了,而其实有很多很多的字词,并不会走进我们的生命里。就好像“姐姐”这个词,妈妈没给我生一个姐姐,家里的亲戚,甚至再远房一点的,还是没有一个姐姐,可以让我开心又亲热地叫一叫。后来我大概找过两三位姐姐吧,还是叫不出口。 这校舞蹈队的女生中有一位上初二的胡姐姐,她是河西的。因为我五年级的时候就有从河西来我们小学读书的朋友了,偶尔中午还会偷偷地坐摆渡船去她家等她一起上学,星期天的时候也经常去河西玩。有时候舞伴们会到我家去玩(没有男生),妈妈总是很好客。记得有一次煮了茶叶蛋,我们就开心地吃了起来。只有胡姐姐在吃完后,收拾了蛋壳还有碗。我却记得这胡姐姐,因为她也记得我。隔了多年终于在今天加了微信留了电话号码,期待早一天见到她。因为,她和我,不只是校友,不只是舞伴,她还是我心里的姐姐,一位漂亮又温柔的好姐姐。

再说一下那两个舞蹈吧。后来我们去市里参加中小学生文艺会演,并且还在进修学校住了新奇的集体宿舍,我坚持睡了那铁架床的上铺,觉得爬上爬下很好玩。只是后来一支笔和一本笔记本的奖品,我是丢在哪里了呢?但至少一直烙印在记忆里,连同那个年代,那些舞伴。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