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4 00:00:00 作者:袁玉华 来源:今日高邮
——“春圆西藏梦·张元奇摄影作品展”观后
2017年12月29日,张元奇老师在高邮州署举办的“春圆西藏梦·张元奇摄影作品展”,在大家的期盼中顺利开幕。呈现在大家眼前的一幅幅精美作品,让我们在光影中领略西藏的万态千容,真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
我们总在提倡“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以体味“砺得梅花香”的喜悦和成就。对于一拍就是60余载的摄影大家——我的老师张元奇而言,他从岁月中得到的恐怕不是一时的惊喜或浮华,而是在精进拍摄锤炼之后达到的厚实积淀和艺术勃发。在此之前,他有数千幅作品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斯里兰卡等国家获奖并参展。他拍摄的家乡题材作品,如《西湖雪浪》《京杭大运河》等已成为宣传高邮、展示高邮的一张张闪光的“名片”。
去年,张元奇老师和他儿子张晓萌、孙子张引祖孙三代摄影人应邀赴京参加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60周年庆典,一家三代人接力传承摄影艺术,都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在全国极其罕见。他们的故事,温暖着中国摄影界,传播着满满的社会正能量,成为我们高邮的骄傲。
翻看张老师已出版的作品集,让我们学习到的不仅是摄影大家的摄影技术,看到的也不单是大自然恩馈的无穷胜景,更在于一幅幅佳作中蕴含着的“为摄影而生,为摄影而终”的誓言。
张老师已是耄耋之年,载誉而归的他本应颐养天年,但他却丝毫不显疲态,为了实现自我超越和艺术突破,在家人和朋友们的陪伴下,毅然踏上西藏拍摄之旅,完成了他梦寐以求的心愿,还带回高原风土人情和风光美景的视觉大餐。
在张老师西藏作品展中,《冰川美景》《天地间》《天马行空》《东喜马拉雅群峰之尊——南迦巴瓦峰》《高山流云》《冷暖两重天》,从白色的冬季到五彩的春天,天际与大地的展现,山川与河流的壮美,人与自然、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他用镜头去翻阅大自然青山绿水在季节变化中挥就的精美画卷。
张老师的西藏作品,都别具匠心,充满深刻的思想内涵。作品《通天桥》《天路十八弯》《圣洁》《风雪无阻》,桥两边的牵线、前景经幡的大胆运用、布达拉宫几何图型的构图、路上雪后轮印的线条等影像,看似构图简洁,细细品味那大胆的线条构图和别出心裁的前景运用,却又是那样合乎唯美,他为作品赋予了美感和韵律。
再看张老师拍摄的人文作品《放学路上》《三代人情怀》《散哈达》《开心的老阿妈》,每一幅都是借物咏怀,用镜头去体会人性的真善美,去表达生命的执着与坚强,去感慨人生的冷暖。
张老师用他独特的视角徜徉在这个光、影、色的灵动变幻的世界中,他将形式、内容、语言、情趣完美地定格在方寸之间,无一不在瞬间化作永恒。他拍摄的一幅幅一组组作品,都倾注了真情与心血,每一张人物瞬间都给予人们以情怀和温度,每一幅风光画面都体现出摄影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我被深深地吸引、感动着,感到自己在扩展、心灵在延伸、血液在沸腾。
张元奇老师虽是名扬海内外的摄影大家,载誉多多的他依旧谦虚,从不倨傲,总是放低自己,与每个想学摄影的学生打成一片,周末以自家客厅当课堂,与大家交流作品心得,把多年拍摄经验传授给大家。他用自已的言与行,赢得大家对他的尊重。
回顾近十年来我与张老师外出拍摄所走过的轨迹,他可谓是不惧艰难,义无反顾,锲而不舍地追求着自己的艺术理想,始终不忘初心,孜孜不倦地辛勤耕耘。去年7月份,我们一行去内蒙古乌兰布统草原拍摄采风,为了拍摄坝上草原日出,连续几天都是凌晨三四点就起床,每天仅休息三四个小时,还要跋山涉水。他都能按时按点,从不迟到,即便再艰难的行程他都走在最前面,深深打动我们每一个拍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