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8 00:00:00 作者:赵德清 来源:今日高邮
宋佳林老师与儿子宋羽的合著《笔墨江湖》,搁在桌上有些时日了。想看。又不想看。高邮文人出书者众,一时之间目不暇接。赠书与我,诚惶诚恐,读之怕读不懂,不读怕丢了情份,更羞于提笔读后。这个心结是病,得治。
经不住好友相邀,答应与佳林老师晚聚小饮。赴宴之前,冬日晌午暖阳之下,闲翻几遍诗画人生般的《笔墨江湖》,揣摩出几点感受,仍有些许惴惴不安。席间,酒过三巡,佳林老师兴之所致,给众人表演两个节目。一是扑克魔术,二是日历速算,着实有趣,其乐融融。趁着高兴,我悄悄与佳林老师耳语,斗胆说出读后所思所感。佳林老师连声说:“不错、不错,就是这个感觉,谢谢你说出真情实感,回头我要跟孩子再讲一讲。”得到佳林老师的认可,我如释重负。这几日无事可做,便下笔梳理一二,以作存念。
夏日炎炎,三五文友,结伴至百坡斋——佳林老师的画室。宋佳林,高邮的篆刻书画名家,久仰其名,方得初见。画室位于小区住宅楼顶层,百步台阶,是为“百坡斋”。数十年如一日,醉心书画篆刻,一日百坡,得攀高峰。近距离面对佳林老师,不敢直视,静心静气地听着他与文友谈墨论画,趣味正浓时个个挥笔泼墨,让我这个门外汉气短汗颜。众人尽兴之中,佳林老师也特地专门与我说话,一一介绍墙上所挂、书中所著,说他十几岁步入书画篆刻天地,拜名师访大家,下苦功练真功,心无旁骛,也算风清云淡、趣味无穷。印章图谱,古韵深厚;花鸟鱼虫,栩栩如生;笔墨纵横,佳木成林。更令人艳羡的是,佳林老师家学有传,儿子宋羽已经是南京作家协会会员,小说散文颇有著作,在省城也算小有名气。父画子文的合著《笔墨江湖》,即将出版。届时赠书于我,但请读后落笔一二。老师有嘱,相谈甚欢,进而提笔扇书“德清致远”,唯我嚅嚅应是。
我读书喜看序言和后记,书中正文内容大体翻翻。《笔墨江湖》,南京老克作序言,宋羽作后记,也确实是全书之精华。老克序言的关键词是“纯正”和“传承”。佳林的纯正追求,宋羽的文脉传承,定格于《父子拉犁图》,感动莫名。佳林老师其画其刻,深得文人三味:静、逸、远。看了,让我感到一种宁静、安静、寂静,一种飘逸、闲逸、舒逸,一种远离、远方、远去……还有那么一点汪曾祺书画风格趣味的影子。这也许就是小城高邮的所谓文化底蕴。宋羽的文字功底深深烙印着书香气息,典型的学生学者学究路线,引经据典层出不穷,读之眼花缭乱,不忍再读:大有文盲读书的感受。到底还是我自己读书太少的缘故,没有诗词可以掉书袋子,没有美文可以堆砌成玉,更没有底气与前人对话古今。唯有读到后记《纸上光阴,寻常光阴》,方才松了一口气,“因为寻常,所以真实”。这篇后记,是值得研究的一篇好文章,可以读到家学渊源,可以读到父子情深,可以读到小城高邮。回转再翻阅全书,42篇文章中大抵温文尔雅、纵情笔墨、恣意盎然,仿佛字里行间就是他化身文人墨客的人生江湖。众多秀丽文字中,倒也有一两篇散发出一些俗人的雅致,如《早茶里的慢时光》写出了生活的烟火气息,《月下桂子》写出了少年读书成长岁月的寂寥真实。
《笔墨江湖》是本好书。好在有缺陷,不完美也是一种美。说是父子合著,但是,佳林老师的画与儿子的文字还没有达到高度契合。文与画不相匹配、不相呼应,是这本书从策划到成型的一个失败。为什么画画?为什么写文字?为什么出书?这些问题,往往是大多数人忽略的,或者是忘记回答的问题。笔墨江湖,谁的江湖?我们不能从“文人气”走向“江湖气”,立言立行,慎言慎行,听从内心,无问西东。期待他们父子俩哪天再来一本“真实”的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