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2 00:00:00 作者:王春 来源:今日高邮
总觉得童年的冬天特别寒冷。
朔风像无情的尖刀,捅破了老旧的窗户纸,一扇玻璃缺损的窗格露了出来,阻挡不住呼啸刺骨的寒风。而教室里,老师还在大张旗鼓、热火朝天地向我们宣讲“草原英雄小姐妹”如何战风雪、斗严寒,不惜用生命保护羊群的英勇事迹。身材矮小、单衣薄裳的我,蜷缩在教室的旮旯,冻得都不敢伸一下腰、跺一跺脚、搓一搓手,生怕坏了课堂纪律,挨老师点名罚站……
不知捱了多久,教工老季终于敲响了下课的钟声。我们像被捅了窝的蚂蜂,嗡嗡地涌出教室,直奔一面朝阳的山墙而去,扎堆挤撞,抱团取暖,俗称“挤小矮子”。这活儿不复杂,无规则,一切随意。同学们往往不经意分为两路人马,从墙的两头闪跃而起,屈腿斜腰,使劲向对方拱挤,乱哄哄地,好似斗牛;总有个子小、挤不过、把不稳的孩童叽哩哇啦倒成一片,像一堆鲜活挣扎的小鱼……这是男生最得意的事儿。女生们似乎不屑一顾,跳她们的绳,踢她们的毽子。班主任则赶忙溜进办公室,无暇整理脖子上斜搭的围巾,往搪瓷茶缸子斟上热水,润润嗓子,或焐一焐冻僵的手指……
随着“当……当……当”的钟声又起,我们便鱼贯入室,在老师慷慨的指挥下,高唱“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毛主席领导革命的队伍,披荆斩棘奔向远方……”,雄壮激昂的声浪,仿佛驱散了那个岁月太多太多的寒冷……
放学后,我一路小跑回家,浑然不知在校因“挤小矮子”驱寒所付出的“代价”。外婆怒不可遏地指着我的脊梁:“讨债鬼,你怎么这样不爱好,刚上身的衣服就蹭上一层的泥灰,还刮出个大口子!咱一家子就那么几尺布票……你……你太不懂事啦!”
又是一年的冬季。我不知为什么厌倦了童年求学的烂漫时光。上课总是瑟瑟发抖,心不在焉,东张西望,听不进老师所讲的东西,甚至情愿逃课拾荒……常常盼着早放寒假,好能烘着铜炉,炕着蚕豆……耳畔总是回荡着“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汤圆,老师不放假,学生不把学费钱”的油腔滑调。
忽一日,奶奶步履蹒跚地只身摸到我的校园,还是在那面“挤小矮子”的山墙脚下,她一把将我紧紧地搂进怀里,哀伤的泪止不住滴在我懵懂而稚嫩的头脸:“乖乖,你爸走了有一年啦,你再也没有爸爸 。你要把书念好,家就指望你了……”
一阵急促的钟声终于将我从奶奶的怀中拉出。奶奶愁苦地回望了我最后一眼,便消失在一片冰天雪地之中。从此,我不再嫌弃厌恶板凳的冰冷,直到坐完那段没有父爱而饱经寒冷的童年时光……
长大后,我方有所悟:从小失去父亲的童年难有花儿般的笑靥,只有干冷而漫长的严冬在考验着我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