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与集邮擦肩而过

2018-01-28 00:00:00    作者:姚正安    来源:今日高邮

 

很小的时候,我也曾集过邮票,将别人寄我家的信封上的邮票剪下来,夹在一本书中。这项活动持续了好些年,所集邮票数量也是可观的。后来,说不上什么原因,中断了,停止了,那几本夹邮票的书也在几次迁徙中丢失。

在机关工作的二十年中,与邮票、邮人、邮事活动有过零距离接触,参与过两届中国邮文化节组织策划工作,所见邮票不计其数,受赠邮票也还不少,但仅止于一饱眼福,收入箧中,根本没有往集邮上想,也没有想到个人可以从中做些什么,将活动作为工作任务完成了事。

近读倪文才先生新著《邮坛精英》,内心震撼不小。固然,倪先生自从走上领导岗位就开始接触邮,主持修建盂城驿,牵头组织中国邮文化节,但所做的是领导工作。真正研究邮,也是近些年的事。在不长的时间内,撰写了专著《中国邮文化》,组编了多部邮集,且多次获奖,领衔筹建中国集邮家博物馆。凭着不凡的邮研究业绩成为中华集邮联理事,跻身集邮会士行列,当选中华集邮联老年集邮协会副会长。

为了筹建中国集邮家博物馆,倪先生不辞辛劳,天南海北,拜访集邮会士,争取他们的支持。这本厚达300页的《邮坛精英》是用脚丈量出来的,是心血的结晶。正如其后记中所说:从去年(2016年)6月份开始,我们对集邮会士逐一登门拜访,征集展品,每拜访一位会士,我都写一篇文章,发在我的“邮驿路漫漫”新浪博客上,到今年8月份一共写了64篇。

惭愧地说,倪先生书中所记人物,我也见过很多,刘平源、杨利民、刘佳维、周治华、李曙光、葛建亚、马佑章……名字可以列出一串,他们在集邮上所做的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亦有耳闻目睹,可是也仅是作为故事愉心遣时,没入心入脑,更没有企图做点“文章”,而倪先生做了,而且做得这么有意思,这么有价值。对此,作为同做过这项工作的人能不汗颜吗?

掩卷深思,倪先生在领导岗位上工作头绪比我多,内容也很庞杂,业余时间自然比我少得多。为什么他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这么多可圈可点可传诸于后的业绩呢?

我想,奥秘不外乎三。

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据笔者所知,尽管他的工作很忙,总想方设法挤出时间看书学习,星期天节假日大多在办公室里度过,很少参加应酬,没有不良业余爱好。将属于自己的业余时间基本都投入到学习研究中。

他有一股常人难及的执着专注。为了写好集邮家们,“从去年开始,我订阅了《集邮》《集邮博览》《中国集邮报》《集邮报》,通读了《中国集邮史》《中国邮票史》,购买了20多本有关集邮家的书籍,在网上下载了几十万字有关集邮家的资料”(《邮坛精英后记》)。所费资金不说,仅仅阅读梳理这些书籍资料,所耗费的精力就是非常惊人的,没有一股执着专注的精神,如何能够做到。

他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倪文才先生在后记告诉我们:有人问我:“是什么力量让你坚持下来的?”我回答:“一是工作目标和责任要求着我,二是集邮家的事迹和精神感动着我,三是网友的鼓励和集邮家的期望鞭策着我。”三条理由,条条都是责任。无怪乎中华集邮联合会会长杨利民在序言中说:退休后,倪文才同志继续关心集邮事业,为筹建中国集邮家博物馆出谋划策、殚精竭虑、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这种为传播集邮文化的奉献精神,值得点赞!

十多年来,倪文才先生不仅于邮文化研究颇有建树,对水利文化、宗教文化、姓氏文化的研究,甚至长篇小说创作,都有不凡的表现。这不能不使我震撼,也不由得躬身自问。

冰心先生有诗云: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我从《邮坛精英》的字里行间品出冰心先生诗句的寓意,也找到了我何以与集邮擦肩而过的真正原因。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