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童年往事

2018-01-30 00:00:00    作者:胡建新    来源:今日高邮

 

老家川青地处里下河锅底洼最洼处,可以说是水乡泽国了,家前屋后都是大大小小、或直或弯、或浅或深的河塘。有水就有鱼,鱼虾蟹鳖改善了水乡人的生活,强壮了水乡人的体魄。伯父儿子建华,年十九,不幸因白血病过早离世,伯父失爱子,爷爷失长孙,全家人之哀恸可想而知。第二年,我出生了,爷爷对我疼爱有加,他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我身上,我十个月大就和爷爷奶奶单住在一起,独享爷爷无微不至的关怀。奶奶在我四岁时离我们而去,我年纪尚小,没能留下记忆,甚是遗憾。因为是男孩,按农村旧俗在家很是受到优待,用农村话说被惯得都不像样子了,生活待遇明显高出几个姐姐不说,触犯了家规要挨打时,爷爷一定会来护短,让我屡屡成功逃过父亲的责罚。

毋庸讳言,童年时高邮农村的生活还是很艰辛的,一年到头也难得吃到几次肉,菜里的油水也不多。爷爷舐犊情深,总是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给我增加营养。初夏,秧苗下田,不久梅雨季节就到了。彼时种田虽说已经使用农药化肥,但造成的污染还远没有时下这么严重。夜里下雨尤其是大暴雨,第二天早上灌溉渠一定会放水护苗,河里的鱼特别是鲫鱼戏水逆流而上,跑到灌溉渠里面来,我的吃食就来了。一大早爷爷就会叫醒我,他扛着趟网,我在后面背着斛篓,沿着灌溉渠他一下下奋力趟过去。好多时候前面已经被庄上半大的小子趟过了,大鱼捞不到,鳅鱼还是很多的,小半天就会弄到半斛篓的鳅鱼。鳅鱼很滑,爷爷自有农村人的妙法,到锅膛里扒些冷的草灰,鳅鱼沾上草灰就不滑了,剪掉鱼头,洗净,剁成鱼泥,做成鳅鱼坨子。鳅鱼土腥气重,要多放烧酒和生姜,下油锅炸,再和其它的小鱼小虾一锅烩,在童年时我的眼中这就是人间至味了。家里大人孩子六七口,有好的吃食,父母是绝不允许哪个孩子独占的。家规还是有的,吃菜只许吃菜碗朝自己的那一面,不允许吃别人面前的,还要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不允许把菜碗翻个底朝天。坏了家规,大人的筷子会敲小脑袋的。因为和爷爷单过,我还是有我的办法的。在我那时天真的脑袋里,认为大人吃过了,吃不下了,剩下的就是我的天下了,有鳅鱼坨子那天午饭我会磨磨蹭蹭吃得很慢,爷爷还是像往常一样吃饭很快,我计谋总能得逞,心满意足地把小肚子吃得圆溜溜的。成年以后,大姐还经常拿这事来笑话我。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农村老家还没通电,为了消磨长夜,乡下农人有夜谈的习惯。庄邻在晚饭后聚在一户人家拉家常,互相敬烟,很是热闹,常常会唠到深夜。爷爷虽识字不多,但凭着年轻时听戏的功底,会讲《十把穿金扇》等好多戏文故事,能够把陶文斌陶文赞一文一武两兄弟的故事连讲好多天,所以常能成为夜谈的中心人物,加之出手大方,不吝啬香烟,很受庄邻的欢迎,我也常常似懂非懂听着这样的故事,最后实在坚持不住趴在大人腿上迷迷糊糊睡去。

童年,爷爷无微不至地关怀我照顾我,不厌其烦地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感觉无比幸福。因为有了爷爷的陪伴,我的童年尽管物质贫乏,但生活却是多姿多彩的,充满甜蜜的回忆。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