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5 00:00:00 作者:赵新 来源:今日高邮
我父母在偏僻的乡下,一直不肯进城住。一是城里不习惯,二是不想添麻烦。这两条理由,都是他们心里话,任凭我们怎么劝说,就是不松口。
父亲喜欢一大早起床,点上一支烟,到田头转转,哪怕什么事也不做,但转一圈心里就舒服得多,这已经成了习惯,如同城里老人早上起来先是晨练然后转菜场那样。吃完早饭,逢高兴精神好就翻翻地、薅薅草、种种菜,要不然就在庄上串串门,随便说些话,顺便再为下午的牌局约些人。如果中午家里有些好菜,便邀些庄客朋友喝上一杯酒,家长里短、东拉西扯地海侃一气。接近七十岁的父亲,既不想生活有多大改变,也不想改变生活,心里只图个安逸。晚上躺在床上,无助地挂念、唠叨着不在自己身边的孩子们。挂念归挂念,就是不肯进城。
母亲是个退休教师,做了二十多年的民办教师,一直教小学。哪曾想,快退休的时候,来了一个政策,将她转为公办教师,一下子有了劳保、医保。每个月的退休金多少有点积余,她满足得不得了,常说:像这种日子应该珍惜着过。她的确珍惜,凡是电视上对身体健康有利的广告,她都照办。给父亲买蛇泡的药酒,结果父亲责怪她浪费钱。更有意思的是,为了减肥,六十多岁的母亲买了一种小得不能再小的减肥鞋,自己一崴一崴地穿了好多天,我们都觉得好笑,后来一点效果也没有,只好送给了我女儿当拖鞋。从此以后对电视上的广告不再有兴趣了,而改为每天早上锻炼身体,但只要一进城,就想花钱,买点这、买点那,好好打扮自己,大有要夺回过去损失的架势。母亲比父亲要随和得多,只要我有事,一个电话她就进城协助我,但时间不长,就回乡下照顾不肯进城的父亲了。
对于父母,我是理解的。尽管难得嘘寒问暖,但一直心存感激。他们不仅仅给了我生命,在父亲身上,我学到了坚强、勇气和信心,而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坚韧、善良和爱心,这些正是我一直向前走的本钱。也许他们不奢望在我们身上得到什么,但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想到他们,哪怕穷得只剩一颗感激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