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1 00:00:00 作者:孙平 来源:今日高邮
又到了腌制咸鸭蛋的季节,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想到很久以前留在脑海中怎么也抹不掉的一次被“欺诈”。
高邮,是麻鸭故乡。高邮人,喜欢吃麻鸭生的蛋,更酷爱吃腌制的咸鸭蛋,这就是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缘故吧。过去每年在清明前,高邮人都要买些麻鸭蛋回家自己腌制。我小时候还要捧个坏瓷盆,到很远的老城墙边偷挖一点黄泥,这样用黄泥腌制的咸鸭蛋好吃。最朴实的画面是,夏日炎炎,太阳刚刚落到珠湖里,院墙外高高的榆树上知了叫个不停,一家人围着小桌,一人一碗稠稠的粥,一人一只咸鸭蛋,敲开蛋头一点一点地掏,很惬意的样子。谁要是偶尔碰到个双黄的,会大声叫起来,像中了大奖似的。现时都图省事,到专卖店买几箱送亲朋好友,顺便自家也留一些。尽管买的都是名牌,却还是不能完全保证是正宗的高邮湖荡散养的麻鸭生的蛋。
那年三月的一天,我拎着小竹篮,到中市口菜场去打肉。偌大一个菜场就一个肉案,几匹肉不到一会工夫就卖完了,我拎着空篮子不知所措地四处张望。菜场角落边的一个老大爷吸引了我。只见他蹲着,屁股快着地了,面前放俩柳条篮子,一个篮子里是鸭蛋,另一个篮子里也是鸭蛋。我一下来劲了,心想,家里正要买点鸭蛋腌,何不带点回去?家里人都说我心很细的。看着篮子里的蛋个头特别大,有白壳的和青皮的,外壳还沾着丁点泥草粪,我已暗暗肯定这是湖荡麻鸭蛋了。明知故问了一下,果不其然。不过我也发现两个篮子的蛋头不一样大。高邮人有点刁,两个烧饼拈大的挑,我当然捡大的了。这时,老大爷显得若无其事、很不在意地说,大的是双黄蛋,并说两个篮子蛋的价格一样。虽说这个价格对于正宗麻鸭蛋已然高了点,但对于也算是稀罕物的双黄蛋倒不为过。成交。我精挑细选了好几只双黄蛋。
想到不久会吃到奢侈的双黄咸鸭蛋,回家很是兴高采烈,立马打水洗蛋,准备腌制。坏了,经水一泡,发现一只蛋壳有裂纹,再仔细一瞧,原形毕露,每只蛋壳上都有裂纹。凡是有裂纹的蛋都不好腌制,难怪老大爷拿到了菜场上零卖的。这是欺诈。
这是欺诈?转而一想,好像也不能全算。高邮的蛋,麻鸭生的,湖荡散养的,品相、价格全部公开,至于他没主动说蛋有裂纹,我也没说回家腌啊。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老大爷蜷缩在墙角边,没有吆喝,也没有吹嘘,更谈不上欺瞒,至多是守株待兔式的坐等他人被“欺诈”而已。
由此看来,欺诈不一定是欺诈者主动出击,有许多是我们熟视无睹的、见怪不怪的,甚而是自投罗网的。有些“欺诈”就很值得玩味。以前大凡是包装了的食品一般都论斤(也就是500g)为单位,比如酱油、醋、麻油、挂面什么的,突然有一天发现买回来的东西标注不对了,单位重量有490g的,有485g的,还有470g的。就说酒吧,弄个二两五一瓶是为了方便消费者不错,改装为490g一瓶是为了啥呢?短斤少两历来为消费者所痛恨,而这种明码标价的短斤少两,说好听一点是商家变相涨价,说白了就是一种欺诈,较之那种在“全场50元”下有个不起眼的“起”字的广告噱头更直截了当,比起那种偷偷用土豆裹泥冒充高邮麻鸭蛋的行为更冠冕堂皇。有一次旅游,看到一家店门外挂了一块大匾,上面赫然写了“百年老店”四个大字,趋近一瞧,还有一排小字像是大字的落款——“还剩99年”。如果这也归为“欺诈”,我觉得这样的“欺诈”太有水准,又不犯嫌,还令人哑然失笑。
哦,要交待一下,那年那天我炒了满满一大碗双黄蛋,非常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