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三垛前河忆往

2018-04-08 00:00:00    作者:卞学泗    来源:今日高邮

 

三更天刚过,“瓜荣子”已早早打开了豆腐店的电灯,似乎要唤醒正在沉睡的小镇。

他右肩上那根经常发出陈木香味的扁担,一担水桶,将前河表面的安静打破,灯光映照下的水波,鳞光闪闪。一天中的第一桶生命之水倒入了两口铁锅,呼呼作响的手拉风箱,奏响小镇的开篇乐章。

二桥口的大码头,是小镇居民的消息聚集地和源头,东家长西家短大多是从这里传出,当然不到百步传言就不断被扩大了。居民们的口头禅“东头一个芝麻,西头一个西瓜”,大概就是从此而来吧。

大码头就紧邻二桥西侧,姜小五子每天给人家挑水,大多从此码头取水。这里既是生活取水之地,也是大娘大嫂洗衣用水之地。当然商人也不会放过此风水之地,各种吆喝不绝于耳。“卖鱼,卖鱼,新鲜的‘铜头’,斩鱼圆呱呱叫!”“青菜萝卜,便宜,倒篮!”“一碗饺子两碗面!”……

二桥口向东叫前河东路,西边就是前河西路了。河南的门牌上则印着“前河南路号”。从二桥口出发,经过李家老虎灶、方家药房、老招待所,步行二百来米,就到了三元桥。我家就住在三元桥西边三十来米的地方,门口朝南,铺闼子门一下,满庭即刻被阳光沐浴。

自有记忆之日,脑海中闪现的全都是前河的记忆。不知道从何时起,就学会了游泳,当然狗刨式的姿势很不雅,噗通噗通打得水花四溅。到了夏天,中午在瓦卷下睡个中觉,四点多钟钻进河里,一顿噗通噗通,精疲力尽之后,拿块臭肥皂,擦擦搓搓洗洗,既凉快又爽身。

上中学后,为了生计,不时地拎着淘米箩到家门前的小码头上,将要舂的米淘干净,偶尔也要和姜家大妈俞家大婶陆家大姐抢个码头。

难得看见“大老陈”背着一捆不知从哪个乡下弄来的稻草,身上穿着的绫罗套装已经微微发黄,嘴中不断念叨着,“算了半天账,才给一捆草,个大梦!”脸上隐隐露出一半的得意。

不少小船游弋于前河之中,有卖粮卖菜的,也有装砖运沙的,维系着小镇居民的生活。最难以忘怀的是在河中游泳时,偷偷潜水到船帮下,从船上摸出一只西瓜,吃得心里甜甜的。

夜晚各家各户油捻子灯在河面上略隐略现,河边上几个青年正在钓着鳗鱼,时不时传出欢快的笑声。

夜深了,小镇一片静默,只有前河的流水还在轻轻地淌,给沉睡中的人们送来轻松的夜鸣曲。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