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三垛的特色菜

2018-05-24 00:00:00    作者:卞学泗    来源:今日高邮

 

一、冷菜

1、刨色丝

原料:胡萝卜,大咸菜叶。

做法:将胡萝卜洗净刨(或切)丝,大咸菜叶切丝。锅中少放些油滑锅,中火放入胡萝卜丝、咸菜丝(比例约为胡萝卜丝的三分之一)慢慢煸炒,约三分钟后,稍加点水,盖锅温火焖五分钟。起锅前尝一下味道,略咸微甜即可。装盘放凉。

特点:春节期间当小菜或冷盘食用,清口、养胃、下酒。

注:大咸菜叶是里下河地区百姓家中常备的一种酸白菜,白菜的品种为一种高梗专用腌菜。此处只取其叶,别担心,咸菜梗是不会浪费的,河里刚出水的小鱼烧咸菜梗,可是现在人的最爱哟。第二天早晨,一大碗稀饭,鱼冻子掏掏,别提有多惬意了。

2、炝茼蒿

原料:地产叶类茼蒿,高邮湖白虾米。

做法:将茼蒿洗净,在开水锅中焯水,叶子发软即可(千万不能时间长)。起锅即刻下凉水过凉。捞干后挤出水液,切细放入一个盆子中,加入姜末、少许盐、鸡精、绵白糖、麻油、白胡椒粉。搅拌均匀,装盘成宝塔形。

将一小撮高邮湖白虾米放在小碗中,用开水烫泡至软,捞干水分,放在盘中茼蒿菜的顶端成塔尖。

特点:清口醒酒。

3、二道箍子

这是在熏烧店购买的。三垛赵瘪嘴子熏烧肉,方圆几十里,赫赫有名。其特点就是糯烂、绵香。因此三垛人在待客时都要买一盘赵瘪嘴子猪头肉,而二道箍子则是上上品。

4、干切牛肉

如同熏烧肉,三垛的干切牛肉最佳当属高小洋家的了。牛讲究的是现杀的水牛,制作讲究的慢烀和家传秘方。食之糯烂留香。

二、热菜

1、红烩肝大

原料:猪肝、大肠各一挂。

做法:将猪肝、大肠去味、洗净,用两个锅分别慢炖。猪肝锅内除了放姜葱料酒外,还要放些五香八角、桂皮草果之类的香料。将猪肝炖至微酥(有经验的用筷子戳一下即可辨别),这个节点很关键。大肠炖至糯烂。猪肝切片4毫米厚度,大肠一公分厚,将两者放入锅中,加水至平(如需香味浓些,可适量加些炖猪肝的汤),加入适量老抽、白糖。中火炖至猪肝透酥,即可装盘。

特点:此菜香、酥、柔、绵集于一身,肥而不腻,久吃不厌。若在回锅时再加些荸荠片,味道更佳。

这个菜做起来费工费时,火候难以把握。尽管人们爱吃,可是愿意做的、做得好的人不多。我的表嫂,是一位灵巧的上海知青,她不但学会了这道菜,而且味道做得很正宗。猪肝透酥,到嘴里成小米粒,大肠糯烂。只要表嫂做了这道菜,喜欢喝酒的表哥总是炫耀:“老表,弄半斤,有肝大!”

2、荷包米蒸狮子头

原料:前夹心五花肉,鲜嫩荷叶,糯米,松子。

做法:五花肉去皮洗净,肥瘦分离,切成细丁。

将瘦肉丁和姜末用双刀先斩,后放入肥肉丁粗斩均匀。记住,讲究的是细切粗斩。

将松子洗净炒熟去皮,放入肉糜,加入葱末、料酒、生抽、白糖、白胡椒、蚝油,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均匀,直到上劲。

荷叶焯水至软过凉,糯米淘洗待干,备用。

将肉糜做成肉圆,双手揉紧至表面光滑,在糯米上滚一圈,至肉圆表面均匀覆盖上一层糯米,放入荷叶中,荷叶包裹在肉圆表面。放进蒸笼,蒸2至3小时,至肉圆糯烂。

特点:清香扑鼻,绵软糯烂,肥而不腻。

3、鸭羹汤

原料:老母鸭一只煨熟,老鸡汤(高汤),茨菇,虾仁。

做法:将一块老鸭脯切成米粒状,茨菇水煮烧熟后切成米粒大小,虾仁剁泥。

锅中放入高汤,汤开后,放入鸭肉粒、茨菇粒,烧开再加入虾仁泥,搅匀烧开,加入些许盐、糖、鸡精、白胡椒粉,勾薄芡,放入米葱末。起锅装盆。

特点:清淡,开胃。可作为酒前小餐。

4、焖油豆腐

豆腐羹在三垛称为汪豆腐。三垛的汪豆腐有一定的特色,刀工不讲究,火候很重要。油重,口重。因装盆的表面覆盖一层厚厚的热猪油而得名“焖油豆腐”。

做法:将豆腐切碎,焯水去味。锅内放入骨头汤(厨师也用鸡架子汤),放入豆腐、荤油渣末、姜末,平汤。烧开后放入大勺荤油,充分搅拌,放入佐料,烧开,用蚕豆粉勾重芡,加入米葱末,再加入大勺荤油(称为起锅油)。搅拌后装盆。表面撒上黑胡椒粉。

前河河南的陆二妈,焖油豆腐是一绝,味道醇厚。后来人的焖油豆腐,总感觉缺少点味道。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焖油豆腐的温度是很高的,但表面重油覆盖,你是看不到冒热气的。吃时只能舀半汤匙,然后顺着汤匙边慢慢地吃。

有些促狭佬拿不明就里的食客开玩笑:“豆腐不烫,吃,吃,吃。”人家没吃过这种豆腐,一大汤匙全部倒入嘴中,从嘴部一直烫到喉咙。个别人还因此得了口腔溃疡。

此菜因为口太重,现在已经渐渐地被清淡的豆腐羹替代了。有些时候也吃到些民间厨师的焖油豆腐,但味道已经大相径庭了。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