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沉寂的村庄

2018-06-18 00:00:00    作者:陈飞    来源:今日高邮

 

最近一次下乡,正是初夏收割油菜的季节,那些田埂边手持镰刀低头弯着腰的背影,是那么熟悉而又亲切。不用打照面,我的脑海都能浮现出他们黝黑的面庞和质朴的笑容。旁边,有两个幼童正在嬉闹玩耍,瞬间,激荡起我对儿时的回忆。这片村庄,我似乎从未离开,不曾走远。

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他们就像农田里一茬一茬的麦子和稻子,由青变黄,从种下希望到收获成果。其实,这就是一个漫长而又不经意的过程,任凭时间飞逝,生活依旧循环往复。

如果我们能搭载时光飞船,玩一把穿越,回到四十年前,抑或三十年前,会有恍如隔世之感。那是一个物质匮乏、劳动力迫切得到解放的年代。每到农忙季节,青壮年是主力军,抢收抢种一刻不停。老的、小的也没闲着,捆把的捆把、拾穗的拾穗、推车的推车,各尽其能干一些打下手的活。那时,割麦割稻全靠人工,板车是最主要的运输工具,脱粒用的滚笼和“老虎”还要轮流排班。农田里、场头上到处都是干农活的人,家家户户全员出动,比人多,比手快,一派繁忙景象。

一代又一代的农村人,面朝黑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不息,“鲤鱼跃农门”的愿望是那么强烈。慢慢地,他们开始搜集讯息,等待时机。小孩立志要好好学习考出去,小青年决心要练好一门手艺走出去,亲靠亲、邻帮邻,一拨又一拨的人带着梦想离开了农村。他们在城里置办房产,安居乐业。

剩下的人,不是不习惯城市的生活,就是舍不得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们已然习惯了悠闲的田园生活,米是自己家轧的,菜是自己家种的,鸡是自己家养的。每天呼吸着新鲜空气,自得其乐。然而,那份宁静的背后,却掩饰不了他们内心的孤独,尽管一通电话,一条微信,就能连接全世界,可生活的圈子越来越小,群体也很单一。从前,他们老老少少甚至捧着饭碗蹲在桥头,开个“小会”,说说笑话,那是多么和谐的一幕。

再过一段时间,麦子收好,就该下秧了,那一片绿将是孕育新的生机的开始。当然,这片村庄也在期待一个美好的未来,给那些没有走出去的人带来更多的欢乐和幸福。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