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我自萧然忘热闹――姚正安《回不去的过去》读札

2018-07-05 00:00:00    作者:王振羽    来源:今日高邮

 

记不清楚多少次去高邮了。每每在高邮,都会说到秦观、王氏父子,还有当代的汪曾祺。

且不说秦观的命运如何悲苦,王氏父子的学问如何之大,汪曾祺的厚积薄发大器晚成如何绚烂多姿,至少,这些人物的出现,带动了一方水土的文脉蓬勃,催生了一方水土的文气蕴藉,则是不争的事实。

某次傍晚时分,在高邮的大运河边上的小船里,几位朋友凭窗而坐,喝茶聊天,散漫无序,信马由缰,隐隐在望的据说是建造于唐代的古塔,耸立在运河正中,而悠悠南流的河水,静默无声,唯有水草摇曳,杨柳轻拂,水鸟在水面上上下翻飞。闲谈中说到魏源曾在高邮任过职,而这位与龚自珍齐名的湖南人,他们都有一位共同的朋友林则徐。林则徐当然是封疆大吏,一代名臣,从世俗的眼光看,他怎么会与龚自珍、魏源这些层级不高也并不得意的文士来往密切?一起聊天的朋友说,古代官员大多不拘一格,选择朋友并非像当下如此功利而势利,拿汪曾祺的话讲,就是不能眼窝子太浅。又说到随园主人袁枚,袁枚这位大才子,科举之路大体还算顺遂,二十多岁就成为进士进了翰林院,而此时的沈德潜已经到了花甲之年了。但极为偶然的失误,袁枚被逐出京城,外放江宁,此时的袁枚对仕途还并没有完全绝望,一方面认真做官恪尽职守服务地方,另一方面,文章也没有少写朋友也没有少结交。然后他从江宁到江浦、再到沭阳,政声显赫,当时的两江总督是三十多岁的一品大员,一再给袁枚交待:好好干,我已经推荐你更上一层楼到高邮府任职,袁枚自然是满怀热望期待再进一步呢。谁知道,宦海风云变幻,到高邮任职最终被吏部否决,让袁枚继续转岗江宁,原地踏步。袁枚此时彻底醒悟,决计离开官场,在南京小仓山买地造园,标榜以文章报国。这样一来,袁枚到高邮任职算是泡汤了,但历史上却多了一位风格独特的大文人。

这位朋友是高邮土著,家族之中缺少男丁,他被称作“五丫头”,那种被宝贝呵护自不待言。他读的是师范,曾经做过老师,对散文这一文体颇下过苦功夫,按照他的话说,对“鲁迅的犀利,沈从文的质朴,周作人的淡定,梁实秋的闲适,林语堂的幽默,朱自清的唯美,郁达夫的激情,常常使我忘情于形骸之外”,当然,他对袁枚也是多有了解的,他从学校到高邮党政机关,案牍劳形之余,仍旧心系文墨,勤于笔耕,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形诸笔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我写我爱》《记忆》《一种生活》《我的父亲母亲》《不屈的脊梁》次第问世,而《一种生活》还荣获了全国第六届冰心散文奖。他的《回不去的过去》又付梓出版,传布于世。

《回不去的过去》分为两卷,卷一多为散文,卷二多为随笔。他的《在济南,听演讲》说到冰心女儿吴青教授的快言快语,《川行纪略》提到苏东坡,更提到贾平凹与舒婷,当然还有在场主义散文的热热闹闹,《邂逅艾青》是写作者的新疆石河子之行,虽然不可能见到诗人本人了,但文心炽热,令人感怀。作者如果到了伊犁州的巴彦岱,一定也会写出关于王蒙先生的好文章来吧。《叶橹先生印象记》写一位知识分子的命运跌宕,令人感慨不已。而书中最为感人的还是他的一系列亲情散文,诸如《慈父》《父亲的想法》《替父亲还债》《乡里看戏》《好一朵凤仙花》《爷爷我衣角》《土灶饭菜》《最黑暗的日子》都是质朴无华感情浓烈的上乘之作。卷二多为随笔时评,大多也都是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并非言不由衷的场面语言。他品读杨绛先生的《吾先生》,他诠释任彦申的《如何是好》,但更多的则是他依据《论语》《礼记》等经典文本的阐发,而《蒙冤的石头》《洒脱的汪老》《请别叫我父母官》也都是言之有物,清新好读。

小园日落脱巾行,更喜微凉入夜生。隐约残灯迥短梦,廉织细雨作秋声。此书作者唤作姚正安,笔名蒙龙,长身玉立,风度翩翩。在某年南京华东饭店他的作品研讨会上得以结识,听其言谈,与其聊天,甚是投缘。如今,年届花甲仍旧精力充沛的姚正安先生,免去了官场上的羁绊碎屑,我自萧然忘热闹,卧听残滴答疏更,写起文章来将会更为舒展自如摇曳多姿了吧。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