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2 00:00:00 作者:刘艳萍 来源:今日高邮
曾经深夜不眠抄《心经》,动机其实有些不纯良。就像有欲求,才去拜菩萨,所拜的不是菩萨,而是自己的欲望。
《心经》买来不短的时日了,开始是为了练字。因为闺女蜜枣经常写字,并且问我一些她还不认识的字的写法,示范得太丑,我实在难为情,练字的想法就迫切了一些。我以为所临为《心经》,能够更加专注,但是大约教训不够深刻,执行情况自我评价并不满意。
重新夜深抄《心经》,心情还是不平静,但和先前不太相同。这不同,角度清奇。抄得依然不好看,可是,自己并没有特别纠结在意,在意的是,随着肉身从坐立不安到纹丝不动,魂灵也从坐立不安到渐趋平静。
《心经》只有短短的二百六十个字。里面重复的字很多,最多的“无”字,有十九个。其次是“不”字,有九个。“色”“空”二字也很多。“心”字只有一个。“心”不能多,不然不能叫《心经》。
反复抄写同一篇文字,看起来显得有点傻,但我更愿意相信,这个看起来不够聪明的办法其实是最有智慧的办法。那些自称语文不好的学生,若是能够自愿地使用这个抄写的办法,想考不好都不可能。
以上,是短暂的抄经给我的鸡血营养。这散淡的鸡血,虽不同于亢奋的鸡血,但是营养成分不差,我很受用。就像在无数次的重复和假装之后,我们终会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重复和假装,就不止于重复和假装了。
“走在佛陀的微雨中,我们衣袍湿透,但莲花瓣上却无滴雨停驻。”不管能不能背诵《心经》,想必都对“色”“空”等关键概念不陌生。比如,中年男人就总自嘲或互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啥是“色”?何为“空”?中年男人的自嘲互嘲误导了我们。
色在经义里,从来不能只简单解释为色欲。而空也不是一无所有的意思。如果非得这样解读,就未免太简单粗暴了。
佛经里的色,是世间万物的普遍运行规律。佛经里的空,就应该是世上难以解释的无规律。中年男人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归纳一下就是世间万物的普遍运行规律,其实是没有规律;没有规律,才是这个世界的规律。演绎一下就是始于颜值的色欲,到头来是竹篮打水,于是用相反相成安慰自己,相当于阿Q的一种精神胜利。说佛教是哲学,是有道理的。
打一个通透又通俗的比方。有一个猪圈,每天早上十点喂食,慢慢地,猪圈里的生灵们,就会得出一个看起来颠扑不破久经验证的客观规律:每天十点,总会有食物从天而降。一年后的一天,上午十点,没有食物,而是每头猪都挨了致命的一刀。每天上午十点的食物是色,而那一刀就是空。就算其中有一头猪,领悟到了那一刀,它也无法摆脱与食物有关的需求和诱惑,这就是所谓的:猪生困境。
人生困境和猪生困境,是一样的困境。
人不如猪的地方在于,不能该吃食时专心吃食,该睡觉时专心睡觉。
人优于猪的地方在于,不能专心吃食睡觉的时候,领悟到了那把残酷的“刀”。
人优于猪的地方还在于,即便领悟到了那把残酷的“刀”,也不能躺倒在地、听天由命,而是得强忍眼泪、咬牙微笑,直面这个惨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