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赵老师

2018-09-10 00:00:00    作者:□ 朱德金    来源:今日高邮

 

赵老师是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教了我整整三年。作为一名理科生,我现在还能写下这篇文字,应该得益于赵老师潜移默化的教诲,更是“幼学如漆”的生动诠释。可三十年前,我并不这样认为。

印象中,赵老师的装扮总是很时髦。平时,他无论是穿西装还是夹克,都喜欢打一条鲜艳夺目的领带,有粉色条纹的,也有大红色的,还有浅蓝色的,就像今天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一样。头发总梳得一丝不苟,皮鞋也擦得可以照见人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县城,这样一身打扮的年近半百的男人,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位老师。

作为一名农村学生,在上高中之前,没有一位科班出身的语文老师教过我,语文成绩也一直是我的噩梦。赵老师正规师专毕业,本指望他教我之后,语文成绩能有一个显著进步,谁知仍是一如从前,半死不活。当时,我自然认识不到自己的先天不足,一股脑地认为全是老师的原因:比如他重视形式喜欢花架子,每次上语文课都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几分钟的小演讲,这样花里胡哨的形式对考试能有什么帮助?比如他检查作业不够严格,更很少检查我的作业,做不做都由我,对不对天知道,这对于一个急于想提高自己成绩的学生来说,就像灾难一样;比如他没有威严,都这么大年纪了,却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从来没有学生怕过他,自然在他面前学生也都能畅所欲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他的课堂不时就能飘出欢声笑语……

印象中,赵老师似乎只强调过一件事:多朗读!他的语文课几乎也是朗读课。在课堂上,他有时领读,有时点名读,有时又让我们一起读,偶尔还会让我们分角色读……他总是能不断地变换花样来让我们读课文,甚至有一节课,除了布置我们大声朗读外,什么也没有讲。现在有人在网上调侃,当年上学时,最怕课文后有一行这样的小字:朗读并背诵全文。可在当时,我们这一班学生居然不认为这是难事,甚至可以说很喜欢这一行小字,因为我们常刻意往后翻找以便提前朗读背诵。我至今还记得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朗读并背诵’的重点并不是背诵,而是朗读,有了朗读这个过程,读熟了自然会背!”他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他还在课堂上讲“幼学如漆”,不知什么原因,我写下这几个字时,老师抑扬顿错的兴化口音又在耳边响起:“幼——学——如——漆!”老师是兴化人,乡音浓郁。

上学时,除了课堂,我和老师几乎没有接触,对老师了解不多。工作后,恰巧单位有一位同事,我印象中只会强调朗读、没有威严的赵老师居然做了她三年班主任。这位同事为我讲了很多赵老师的事,尤其是老师对她的帮助。她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家庭贫困,也由于成绩不理想升学无望,经常产生厌学情绪,赵老师总能及时发现并谆谆开导。第一次高考落榜后,赵老师又只身一人跑到十多公里外的乡下,到她家里反复劝说与鼓励,让她心里又燃起复读的火焰。正是有老师的关心与帮助,第二年她出乎意料地考上一所重点大学。她还特别感慨地说,没有赵老师,她不可能有今天!与其说教育改变了她的命运,不如说赵老师改变了她的命运!她对赵老师的感激溢于言表。

更让我吃惊的是赵老师对我的印象。1997年的秋天,距我高中毕业已有七年多,我偶遇平时素无联系的赵老师,刚喊了一声“老师”,正要做自我介绍,老师却一字一顿地报出我的名字:“朱——德——金!”一如抑扬顿错的“幼——学——如——漆”!那一刹那,老师的口音就像天籁之音,我的每一个细胞无不沉醉其中。去年,我们师生再次相遇,老师喊出我的名字,还是那般音调,三十年前宛如昨日!只是,老师腰弯了、人瘦了、眉毛全白了,那个曾经时髦的男人不见了。

一次酒桌上闲谈,朋友说,学校开设的各门功课中,语文和体育两科最重要,因为一个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一个培养学生锻炼的爱好……我深以为然,同时也倍感幸运,因为在“幼学如漆”的年龄,我遇到了赵老师。

在母校建校百年纪念册上,我看到赵老师曾获“江苏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老师受之无愧!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