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挑水吃的日子

2018-09-18 00:00:00    作者:□ 韦志宝    来源:今日高邮

 

这些天忙着整理房间,有两只木制的水桶,由于长年不用,木桶上的两道锈蚀的铁箍已经和干燥而收缩的木板脱离,木板之间有很大的缝隙。说白了,这两只木桶年久失修,失去了盛水的功能,完全没有了使用价值。我准备扔掉它,可被年迈的母亲制止了。我解释说,现在自来水厂24小时供水,好些年都不用木桶了,况且这两只木桶破旧不堪,不仅占据空间,而且也不雅观……我说了许多扔掉它的理由,也没有改变母亲的主意,她坚持要把两只木桶留住。我知道母亲对木桶有着深厚的感情,从我记事起,她就用木桶挑水,用挑来的水做饭、洗衣、浇菜,担当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一直到把我们抚养成人。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还没有普及自来水,用水都要用木桶到河里面去挑。由于父亲在外地工作,挑水的任务就一直落在母亲的身上。母亲挑了几十年的水,我从来没有发现她有过任何怨言。记得自来水开通的那天,母亲说了句,“不用挑水了,还真不习惯。”看似一句普通的话却意味深长,不用挑水了,她肯定轻松了许多,然而坚持多年的挑水活计,突然停止了,又有些恋恋不舍。

不用说母亲不忘挑水的日子,就连我也是记忆犹新,可以说挑水的日子伴随着我的成长,每天的生活几乎从挑水开始。挑水之前要“刮缸”,所谓“刮缸”就是将水缸里剩余的水舀出来,将缸里里外外清洗一遍。讲究一点的人家,每隔一天就要清洗一次;一般人家每隔两三天清理一次。“刮缸”后就去挑水,而挑水则是每天应当坚持的一件事情。凌晨,码头上站满了挑水的人,母亲也在其中,大家轮流下码头,舀满两桶水,随之用扁担挑起来,边走边哼起挑水的号子。号子声并不很大,却划破了凌晨的寂静,还躺在床上的人们听到熟悉的号子声,就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各家的水缸有大小,木桶容量也各不相同,所以有人跑了三四趟,水缸就满了;有的跑了五六趟,水缸的水还没有满。不管怎么样,只有水缸满了,挑水的任务才能算完成一半;另一半的工作虽然没有挑水吃力,但也是一项比较繁琐的事情——杂质沉淀处理。将一定数量的明矾碾碎,缓缓倒入水缸中,融入水中的明矾形成网状由上而下将水里的杂质覆盖一并沉入到缸底,这就是定期“刮缸”的原因。这样除缸底外,缸里面的水清澈透明,无论食用、洗漱、浇灌皆可。

我们吃着水缸里的水长大,也深知挑水的不易。从上初中开始,我就尝试着参与挑水等体力劳动,想方设法替父母分担一些日常事务。在农忙时节,我也会起早,抢在母亲前面去挑水,每次挑半桶水。由于个子不高,两只水桶经常轮流着地,桶里面的水不时晃出来,洒了一路,到家时,原本半桶水还剩下一半的一半了。在农闲的时候,我也常常利用放学的时间,从附近的码头上挑水浇浇菜地,每年的蔬菜都能长势旺盛,每到收获的时节,心里面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当然,也有不情愿挑水的时候。每年夏秋之交种植水芹菜,用木桶挑水、刮水会让人厌倦,遇到干旱需要挑水注入池塘中,遇到雨天需要刮水舀出池塘外,挑、刮了很长时间的水,也不见池塘中的水位变化,不但体力不支,也没有了坚持下去的毅力。然而,为了水芹菜旺盛生长,将来能卖个好价钱,我还是战胜了一切困难,不停地用木桶挑水、刮水,直到水位恢复正常为止。那时候想,如果有一台电动抽水机该多好呀!这个想法现在实现了,只可惜我家的水芹菜塘早已复垦成了鱼塘。

时过境迁,随着农村电气化的发展,我家的两只木桶确实没有了用武之地,但用木桶挑水吃的日子,锻炼了我的体魄,磨炼了我的意志,锤炼了我的作风。唯有两只木桶才是这一历史的最好见证。我决定按照母亲的意思,将两只木桶留下,作为永久的纪念。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