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8 00:00:00 作者:□ 郭德荣 来源:今日高邮
读小学时,喜欢到外婆家过暑假。外婆家住在运河堤下,那里林密、草茂、滩浅、水阔,是个捉鸟、放鸭、捕鱼、捞虾的好地方。
外婆家是个四合院,大门外有棵老榆树,绿荫盖地,巨臂擎天。喜鹊在枝杈间搭了个窝,整天飞来飞去,喳喳地叫个不停。大门两边院墙下,土松肥厚,通风向阳,外婆栽了两排凤仙花,花繁叶茂,人见人爱。
农村人家都知道凤仙花有药用价值,适应性又强,都在地边、墙角育上几株,夏天开出白色、粉红、深红的花朵,许多花挤在一起形似彩球,又称之为粉球球花。女孩子喜欢用红色的花瓣染指甲,所以又叫指甲花。
一天傍晚时分,我随舅舅放鸭归来,见一女孩蹲在院墙下采摘凤仙花。我好奇地想上前看个究竟,此时,那姑娘也直起身来,只见她脸色红润,两眼明亮,唇红齿白,一条长辫垂在身后,身材敦实匀称,看样子很地道。她羞涩地告诉我,妈妈叫她来掐些花与叶子回家,搽烂手烂脚用的。
过去在暑天,农村妇女要到秧田里打耙薅草,进行田间管理。田里水热且有肥毒,几天工夫,手与脚的嫩皮处,就被泡得发白、发胀、溃烂,既疼又痒,十分痛苦。用凤仙花的花与叶加明矾捣烂,外敷在溃烂处,可止疼止痒,减轻症状。我问面前的女孩叫什么名字,她爽朗地告诉我,她就叫凤仙,家住庄西头,离大桥头不远。
晚饭后,月朗星稀,我拿把蒲扇到大桥头乘凉。桥头地势开阔,四处生风,已有不少人来乘凉了,彼此招呼着。有人用艾草与麦糠拌起来,在上风处点火燃烟,烟香味弥散开来,驱蚊避虫很有效果。凤仙也出来乘凉了,身穿浅色衣裤,手执葵扇,发现了我,就大大方方地向我走来。因已熟识,一见面就有说有笑的了。她嬉笑街上人脚最当宝贝,大热天都鞋袜周全的,不怕把脚捂臭!她最看不惯街上的女孩子,胆怵怵的,怕蚂蝗、怕蛤蟆,没出息!
后来,见面的次数多了,话题也多了起来。有时她指点着桥上的人影给我看,说谁与谁是相好的,谁与谁是一对。我们还在一片蛙声中,抬头仰望夜空,分辨哪是牵牛、哪是织女两颗星。有一回,她用凤仙花把十个指头都染得红通通的,举到我面前大声问:“好不好看!”萤火虫飞来了,我们举扇追扑,凤仙一边追,一边唱:
大麦秸,细麦秸,萤火虫子飞过街。
飞过去,绕过来,照我姑娘梳妆台。
大麦芒,细麦芒,萤火虫子飞过墙。
闪一闪,亮一亮,照我姑娘红牙床。
每次暑假结束,我都去告别,相约再见,凤仙总是说:“快来,快来,我等你!”
后来,我到外地上学与谋职,一去多年。待星转斗移后,再回到外婆庄,景物依旧,但凤仙不见了。听说几年前村里有个干部想她心思,她一拗气,牙一咬,嫁到苇深深、水渺渺的黎城去了。
春去秋来,年复一年,我每每见到凤仙花,眼前就仿佛晃动着那个丰满敦实的身影,耳畔回荡着那首动情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