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又是一年中秋时

2018-09-20 00:00:00    作者:□ 胡小飞    来源:今日高邮

 

一场秋雨一层凉。不知不觉,走过了春夏,迎来了中秋。漫步于澄子河边,淡淡的思绪随着秋风穿过婆娑的树影,飘向幽远的苍穹,脑海中不禁闪过小时候过中秋的情景。

中秋节这天,父亲大早便蹬着他的“二八大扛”,载着我和母亲去乡里赶集。路上行人步履匆匆,赶集的,回家的,到干儿子、干女儿家送节的,有说有笑,络绎不绝。集市不大却人声鼎沸,狭窄的街道两边摆满了货摊子。与往时不同,卖菱藕月饼、鸡鸭鱼鹅的占了“半壁江山”。父亲不太喜欢嘈杂的集市,买了两支莲藕和两袋月饼便要往回赶。我拉着母亲直奔供销社,和一群小孩趴在玻璃柜台上对着各种小人书一看就是老半天,只到父亲瞪起眼睛,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吃完午饭,父母一刻也不得歇,采河菱、摘毛豆、烀芋头、包芝麻饼,从晌午忙到傍晚。月亮快出来了,父母将八仙桌抬放到门口,莲藕、水果、菱角、毛豆、芋头、月饼、芝麻饼每样一碟,整整齐齐摆放到桌上。月上柳梢,灯火初明,一家人点上红烛,焚香拜月,袅袅香烟和着果饼的味道在清凉的晚风中久久回荡,月下的村居轮廓隐现,眼前的稻田、西圩的水杉仿佛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银光,如梦似幻……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剥菱角,吃芋头,静沐清风,闲话家常,我和弟弟啃着月饼,聚精会神地听奶奶讲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故事,恨不得插上翅膀,踏云追风,到深寒的月宫中一探究竟。

上了高中,离家住校。每逢中秋,学校都会给我们加上一份荤菜和一个月饼。那时候学业繁重,大家根本无暇赏月,匆匆啃完月饼,赶到教室上晚自习。语文课上,甄老夫子冷不丁冒出一句:云淡风清,天高月明,同学们只顾埋头苦读,不问溶溶月色,真是空负这般良辰美景——。他循着戏曲的套路,故意将最后的“景”字拖得很长,弄得哄堂大笑。散了自习,回到宿舍,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打开收音机,淡淡的音乐声起,主持人诗一般的开场白之后,《但愿人长久》的优美旋律伴着王菲空灵的音色萦绕在宿舍的每一个角落,月光透过宿舍的木窗淡淡洒落在床前,我不禁想起了一家人闲坐月下、谈天说地的情景,想起了被母亲切成小块的中秋月饼和父亲酷爱的菱角芋头……

时光流逝,月华轮转。大学三年,中秋节都在南京度过。回到家乡工作以后,每年都和母亲一起过中秋。她依旧在门口摆上一桌丰盛的供品祭拜月公。清香燃尽之后“重操旧业”,乐滋滋地将月饼切成扇形小块,分到我们手上,口中念念有词:每人一片,团团圆圆。动作、神情与二十多年前如出一辙……八月风轻,明月渐圆,不知不觉又到中秋节了,不知道世界那头有没有过中秋的习俗,也不知道那儿有没有父亲爱吃的菱角芋头。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