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5 00:00:00 作者:□ 秦烨 来源:今日高邮
比较幸运的是,终于赶在大地回春之前把《冬牧场》看完了,倘若在汗涔涔的夏日读,一定不如缩在冬夜的被窝里读来得酣畅,而且写散文的李娟的句子,要一段一段地读,就像我们小时候念课本一样。
一直以来,放牧在我的印象中,都是极其浪漫的事情。天为盖,地为席,纵马在蓝天白云下,看成群的牛羊或散落、或聚集在一片绿野。我以为,牧民是很少近视的吧!他们不用成天盯着电子屏幕,他们可以一直抬着头,让目光流浪到远方吧!就在那天的尽头,就在那绿丘之后!
不过,我倒是从来没有想象过北疆牧人的冬天是如何度过的,只是在哈尔滨看冰雕的时候感受过呼吸得鼻毛都冻起来的感觉,李娟的文字却让冬牧场的寒冷沁透纸背,把我们的汗毛都冻住了。一片一片的戈壁绕着一片一片的沙丘,整个世界只剩下空旷和寂寞,可是可爱的牧民、灵气的牲畜、太阳、月亮、星空甚至融合天地的白,都无时无刻不在抒情。李娟把我们领着带去了冬牧场,戈壁像一幅灰暗的画,而那个生机勃勃的沙窝子就是画中惹眼的一点红。是啊,那是几乎与世隔绝的牧场,北京又怎样?黄河又怎样?牧民和沙窝子才是彼时的全世界。
不知道李娟是勇敢还是浪漫,跟着居麻一家跑去哈萨克族的冬牧场,而且呆了一整个冬天。
那儿除了严寒,什么都匮乏。生活品很少,食物不充沛,甚至连水都要一袋袋的雪扛来融化。没有通讯可言,就连电视都只能看到蓄电池没电。除了修葺沙窝子,还要盖牛羊圈、放羊。李娟说,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而在牧人的一生里,这绵延千里的家园,这些大地最隐秘微小的褶皱,这每一处最狭小脆弱的栖身之地……青春啊,财富啊,爱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无声。于是乎,所有的浪漫都在这里被冻得悄无声息。
可是这儿,除了严寒,什么都不匮乏。会修各种东西的居麻,被所有人疼爱的邻居婴儿克拉哈西,让居麻变得跟小孩子一样的居麻太太,他们的女儿加玛,从来没有人不热爱生活。他们的热情便是这茫茫大地上最为温暖的歌,把冬天都融缺了一个小角。居麻会用筷子夹克拉哈西的鼻子,加玛会在休息的时候绣毡子,跟李娟学汉语。大家会在晚上凑在一起看电视剧,直到电池没电,直到黑暗重新占领屋内。没有人会去抱怨明天的劳作,没有人会去害怕刺骨的严寒。寒冷痛苦不堪,寒冷却理所应当,寒冷可以抵抗。这大抵就是李娟的彼时的心境了。
生活远比所感到、所想到的更意外,更丰富。生命远比所看到、所了解的更结实,更顽强。放牧远没有我想象的浪漫,但是牧人们却远比我想象的浪漫。那些个冬日里,他们虽然没有办法在草原纵马放歌,却在冬日里点起一盏小火炉,那里面燃着的,是对生活的热情,是对生活的希望,是对生活的无比真挚。
我远远没有李娟的勇气跑去跟着哈萨克族的牧民去放羊,只在瑟瑟寒冬里,泡一杯热茶,跟着李娟,爱上了北疆。
“太阳未出时,全世界都像一个梦,唯有月亮是真实的;太阳出来后,全世界都真实了,唯有月亮像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