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8 00:00:00 作者:□ 顾永华 来源:今日高邮
好久不去童年居住的老宅看看了。听说,那里的变化很大。我从琵琶闸南水关拾阶而下,沿着流淌不息的市河往北走,过了南仓桥,眼前一座寺庙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座寺庙曾经是我童年居住生活的地方,原来的庙门朝西,上面镶着“极乐庵”三个大字的砖雕,而现在的庙门改成了朝南,庙号改成了“极乐寺”。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极乐庵,占地面积很大,因市河从中相隔,分东、西两部分,由架在市河上宽约80公分的简易小木桥相连接。木头桥看上去很结实,人走在上面还是感觉有点摇晃,到了下雪天人几乎要靠爬行才能过桥。东边有门通中山路,西边的门开在西后街上。由于受破旧立新的时代影响,那时的极乐庵已经不是宗教活动场所,而作为公产,由房管所管理。东、西两部分的主体院落由高邮镇的一个镇属企业使用,大殿东西两边的厢房共居住着四户人家,我家是其中之一。
河东通中山路的大门上挂着“高邮镇麻纺厂”的牌子,东边的房屋及西边的主大殿房屋作为厂房,放着许多手工织布机,30多名女工有一大半人为织布工人,还有小部分女工在厂区门外的西后街从事手工绞制麻绳的工作。从早上7点工厂敲响上班的铜钟,到晚上6点钟工人下班,除了中午吃饭的短暂时刻显得稍有些许安静外,极乐庵终日陷于织布机机梭来回撞击机身的喧嚣声中。
极乐庵的大院里栽种着许多的常绿树和果树,像一座小公园。河东院内栽有杏树,河西的码头岸边由北往南分别栽有银杏树、榆树。银杏树由根部向上分为两株,粗壮的树干一个成年人都抱不过来,长得比二层楼都高,树干如柱,树荫如盖。当季节之笔将一柄柄扇形树叶染黄的时候,在夕阳的照射下,银杏树摇动着数不清的金片让人看得晃眼。当工人下班,院落归于宁静的时候,院中的孩子坐在银杏树下厚厚的落叶上,好像坐在松软的金黄色地毯上,闭上眼睛,听落叶的声音,感受着岁月的柔美和娴静。南院墙边栽有数棵松树,总是在晨曦中散发出特有的清香。西边靠山门旁长着皂角树,当树上的皂角豆荚成熟的时候,采摘下来,小孩拿它当沙锤玩,摇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