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5 00:00:00 作者:□ 徐传银 来源:今日高邮
解放前周巷有“三大厨”,双芡汪豆腐颇有名。
周巷街上有家开饭店的大厨叫“锅喜子”,薛北庄也有个开饭店的大厨叫卢顺元,两饭店生意做得红火。有位名望甚高的县领导,下乡督查治水工作,吃了这两家双芡汪豆腐,赞道:不错,难得一尝。就此,两家的双芡汪豆腐名声传扬。
周巷民间还有另一大厨时福楼,凭着高超的烹饪手艺,走乡串户,执勺双芡汪豆腐,也深得乡民钦佩,美味飘香而名传四方。后因战火硝烟难以立足,出走他乡掌厨,生意做得顺畅自如,食客赞不绝口。解放后互助合作化,他回到了家乡。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合并后的临泽人民公社,又重划分出周巷人民公社,政府设立机关食堂,点将大厨时福楼,调来食堂当大厨师。凡省、市、县及周边地区过往来客,吃请都少不了他的双芡汪豆腐。
时福楼从原食材进入即是专户订购,对黄豆选样、石磨加工、盐卤点制、纱布吊浆、压模成型等严格把关。刀劈豆腐也与众不同,他刀功非常好,将豆腐捧在手掌心,不费劲就劈成5毫米至8毫米上下的小方块,速度既快又匀,似雪花而非雪花。豆腐劈好用热水浸泡数十分钟,过滤几次后方能下锅。碗碟也是定制的青花瓷,头青、二青、小条勺等非常考究。烹饪工艺更是不断创新与提升,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色、香、味独具特色,尤其是,汪豆腐不用水,只是荤汤点配;豆腐上桌,看上去冷,实是热得烫心。百米之外闻其香味,扑鼻诱人。
时福楼在政府食堂,一干就是20多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退休。退休后他不忘旧业,谁家有宴席请他,都自带食材佐料,单做双芡汪豆腐,客主皆竖大拇指。 因他是孤身一人,政府给他养老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