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0 00:00:00 作者:□ 刘志康 来源:今日高邮
打有记忆开始,就记得所住的地方名叫芙蓉寺,也称芙蓉茶场,是个劳改农场,位于宜兴铜官山的南麓。农场职工的住家、学校等都建在山里,我童年的记忆都与山有关。每天抬头就能看到云雾缭绕的山峰,何时登顶一览成了童年的一个梦想。
童年春天的颜色是红色的,因为那里有种花叫“映山红”,漫山遍野都是。阳春三月,春雨滋润,雾蒙蒙的山中,粉红色的映山红争相开放。一丛丛、一簇簇,染红了山脉。远看一片红,近看满眼红,连山间的池塘都映着红。山花烂漫,到处弥漫着清香。女同学下课在学校边的树丛中转一下,回来时,头上就戴着粉红的花环,手里还捧上一束。那时的我对这片红除了看看也没多大兴趣,小伙伴们更多的喜欢穿梭于丛林里,手持弹弓,追逐着燕雀、松鼠等小动物,还在林子深处寻出一天然的小空地,地上铺上厚厚的落叶,躺在上面,乐在其中。听大人讲,山里有野猪出没,也亲眼看过护林工人抬着猎到的野猪下山,林间也常看到各种颜色、说不出名字的蛇,虽说有些怕,但还是感觉山就是家。
初夏,山里变得热闹很多,蚂蚱、四脚蜥蜴、天牛、甲虫等成了我们的新宠,每天都要逮上两个耍耍。看到大蚂蚁,要么找来个虫子看场百蚁觅食的大戏,要么追踪至蚁巢,挖它个底朝天;瞧见马蜂,立马闪开遁走,因曾被它蜇过,那不是一般的疼。山里有很多小溪,水至清,有小虾、小蟹,捉几只放玻璃瓶里带回家,总是养不活。偶尔也去水库用自制的工具钓鱼,钓的都是些小鱼。山上长着一种草,当地人称乌饭叶。端午时节,会被采摘回来捣碎,用叶汁加水浸泡糯米一夜,第二天用这个米煮饭,黑得发亮,清香四溢。
夏天雨后,山脚边会有些小洞突突地冒着泉水。我和伙伴们会光着脚丫,在洞口边用红色的泥巴堆砌个围坝。望着汪洋的一池泉水,捧起尝下,清甜可口,满满的成就感。
我的童年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水果的概念就是西瓜、苹果、桔子,而且平常都没的卖。偶尔会有人拉上一卡车来场里卖,也不晓得下次啥时再来。那会儿我们一点也不稀罕这些水果,因为山里有太多的美味。夏日山间灌木中有种我们称之“杨梅”的红色甜果,现在看来应该是叫“空心泡”的蔷薇科植物。约上好友,带上塑料袋,一个下午能摘上一袋。凯旋回来时,边走边吃,满嘴的甜美。不止“杨梅”,山间还有毛栗、洋生姜等。到了秋天就更多了,有山楂、核桃、野柿子、松子等,那些山里的野味至今难忘。
因多是松竹,秋冬季节,山仍然苍绿,只是冷清了许多。进山玩耍,有时身上会粘上密集的针草回来,其中就有苍耳。那时最常见的恶作剧就是把苍耳揉进别人的头发里,特别是捉弄女生。到小学高年级后学校秋游组织我们登山,终于爬上了山顶。在山顶放眼看,画卷美极,还豪情万丈。山巅绝壁处,有一洞,常有老鹰在附近游弋,我们都叫它老鹰洞。那里只能远远地看,乱想着里面可能有着什么。每年冬天山里都会降几回大雪,银装素裹的铜官山格外雄伟。雪后,我们常在竹林里嬉闹,互相踹着身边竹竿,躲闪着震落的积雪,穿梭往来,好不快活。
1990年我15岁的时候,离开了那座山,离开了那个叫芙蓉寺的地方,北跨长江来到了古运河畔的盂城。一晃快30年了,期间去过许多名山大川,虽然风景优美,但总比不上我记忆深处,那座童年里摸爬滚打、吃喝玩乐的铜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