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我的父亲

2018-12-04 00:00:00    作者:□ 赵仁静    来源:今日高邮

 

我的家乡是高邮的小乡村,父亲是镇里普普通通的农民。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设成了现代化的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而我们一家也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过上了小康生活。

从我记事开始,应该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忙时节是每个农户最辛苦的时候,起早贪黑,并且都是纯人力。记得割稻子的早晨,天边刚露白,父亲就拿着镰刀踩着露水下田收割。等我拎着篮子去送早饭,稻田里已齐刷刷地放着两排捆好的稻把,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父亲用他那粗糙的大手捧着大碗,坐在田埂上边吃早饭边眯着眼看着还没有割完的水稻,仿佛看到了又一年的大丰收,满满一拖拉机的粮食送往粮站。农忙后还没有休息几天,父亲又计划着进城做泥瓦匠。在外打工是非常辛苦的,在工地上整天埋头干活,一天下来,父亲满身都是灰尘,住在工棚里,吃不好睡不好。父亲说他那时候还很年轻,从来没有觉得辛苦,人年轻的时候就要多吃苦,等到年老的时候才不懊悔。父亲是一个做事很认真的人,无论是做农活还是泥瓦匠都精益求精,在他的工友中就属他的砖墙砌得最直,墙面粉得最平整。它从小就教育我要勤劳,做事要用心。

经过几年的省吃俭用,大概在1998年前后,父母亲有了一笔不小的存款,都是卖粮食、牲口和做瓦工攒下的。他们在小镇上买了一间门面,成功转型成为经营建筑装潢材料的个体工商户。爷爷说:“还是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好,要在以前这是‘投机倒把’,要抓起来的。”日子明显好过了一点,父亲再也不用背井离乡,也不耽误农活。头一年,父亲为了方便送货买了一架板车,每天和母亲一起用板车装卸货。过了没多久,可能觉得板车确实很费力,又换了一辆绿皮的人力三轮车。好像就在这个时候,国家取消了农业税,村干部一次又一次地上门催农民上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粮食直补,再加上农业机械化进一步普及,父亲干农活也轻松了很多。后来我考上了高中,很久才回家一趟,有一次回家发现家里换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初冬的天气,父亲载着我回家,沿路的风很是刮脸,没有遮挡有点美中不足,我就问父亲:“怎么没有换一辆有驾驶室的货车?”父亲看着他的三轮车半天说了一句,“那种车消费大,还不实用。”后来我去了大城市上大学,这辆三轮摩托车陪伴父亲的时间最长,等到我大学毕业了还在用。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在镇上村民集中居住的地方建了小洋房,成为我们庄子上第一家建新房的人家。大学毕业以后,奶奶患上了重病,那是我第一次发现父亲的苍老,他带着奶奶去上海看病,去扬州治疗,一点都不惜乎钱。父亲一直宽慰奶奶,奶奶也一直相信病会看好,父亲最后在镇上的医院陪着奶奶过完了最后的时光。因为有新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统筹的政策,家里并没有因病致贫。

一转眼,父亲在镇上做生意已经有20年。一直以来,父亲都诚信经营,和善待人,是镇上出名的“老实人”,正是这个原因,他经营的小店生意才会不断。就在去年,村里发放了土地证,农民的土地经确权后,流转给了种田大户,每年可以拿到好几千的土地租金,比自己种田赚得多,父亲再也不用在烈日下干农活,还能有一笔稳定的土地收入。年末,父亲又买了一间门面,并且置办了一辆有驾驶室的小货车。而在此刻,我也通过市里的公开招聘考试成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好多年。

父亲每当回望这些年家里越过越幸福的日子,总是要感叹一句:还是国家的政策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