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周老师

2018-12-04 00:00:00    作者:□ 陈其昌    来源:今日高邮

 

66年前,周慧娟老师是城中小学(即第一小学)六(2)班班主任,教我语文。她很年轻,刚从镇江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回乡两年,已成为语文教学骨干。当时,班上同学年龄悬殊大,有的女生只比她小四五岁,就像她的小妹妹。我则把比我大10岁的她看成长辈,因为后来与她共事的表叔比她还小三四岁。她鸭蛋形的脸,剪短发,有一双明亮睿智的大眼睛,衣着朴素,说话、讲课时声音清脆圆润,走路、上下楼梯时都带着一股青春活力。她只教我一年,但是她的倩影却在我的脑海里闪显几十年。今年是她诞生90年,我更加怀念已逝的周老师。

周老师刚来城中小学时并不教六年级语文,很快,就担当此重任。教毕业班语文具有竞争力、挑战性。当时全县六年级学生数以千计,而县中只招5个班250人左右。我们城中小学毕业的学生考上县中可谓名列前茅。我珍藏一本六年级下学期的国语课本。这课本也是课堂笔记本。周老师讲的重点、要点都被我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概括地说,周老师讲课都紧扣如后几点:对我们进行热爱共产党、敬重毛主席的教育。从第一课毛主席作的《一篇祝词》到《在井冈山上》《成渝铁路》,一直到最后一课《时刻准备着》,这类思想教育无处不在。对我们进行做人的教育。语文课上,周老师传授的是我们少儿应当成为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和发扬光大者,要正直为人,中规中矩。为我们学习语文授业、解惑。使我们读到记叙文、说明文、小说、诗歌、剧本、快板等各种体裁文章,也懂得什么是对仗、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以至辨别汉字等。她授课时有教案,但决不照本宣科,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以多种形式讲授、练习,抓住了少儿的心。

无论是上语文课、班会课,还是找学生谈话,周老师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生的家长有当干部的、开店经商的、卖熏烧的、摆五洋摊子的,在她班上学习,一视同仁。有个从邻县转来的王姓同学刚到,同桌曾姓同学喜吹牛,说同学家长哪个是当大干部的,哪个是大老板,弄得从乡下来的王同学一头雾水。周老师找曾谈话,说,学生要说实话,不能哄骗人。我从上小学就喜欢语文课,并习惯在课本上记笔记。有一次,我掉头与王同学讲话,并在课本上写下了王的名字,被周老师发现。那是教《节约》一课。她看了,没有批评我,反而夸我认真笔记。只是提醒我,要专门用一个本子作笔记,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以致我后来保存了几十本工作笔记。

与我同桌的是兆寿,家里卖熏烧,语文成绩一般。他喜欢带熏烧到学校来吃,还给我吃。周老师对此事,严格又温婉,说今后这些东西不要带到学校里来,学习不能分心,要有自己的志向。兆寿点头称是,说长大了也要做一名教师。毕业那年,他未考上县中,但是由于他勤奋,长大了还真当上了一名中学教师,写诗填词,是个能手。

由于周老师工作认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始终踏着时代节拍前行,几年后,她做了教导主任、副校长。当副校长时还教一班算术课。有时工作忙,将考卷带回家改。

周老师家住百岁坊南的东后街,我家也住东后街,早就知道她家坐西朝东,有20多间房子,是个大家。有时上学早,见到端庄文雅的周老师走在前头,特地赶上去喊一声:“老师早!”周老师问:“你怎么这样早就去?”“我值日!”说着欢快地在前面跑了。于是,几句对话便唱响了周老师诲人不倦的晨曲。

周老师教的学生数以千计,她未必都能记住教过学生的名字和特长,学生却都能记住这位好老师,好校长。周老师的学生毕业后又回母校任教,周校长依然关怀呵护,听课、指导,显得特别有亲和力,我的同学谈慧就是其中一个。我们兄妹三人、我的四个女儿以及外孙女都上的“一小”,无论是受周老师教导,抑或为周老师学生的学生,都可以说是受惠于周老师。尤其让我难忘的是2014年学生聚会,请周老师参加。我与那些校友不同届,未去。她突然问道:“陈其昌现在在哪里?还做些什么?他小时候很瘦弱。”消息传到我耳里,又高兴又感叹。我上城工作30多年,没去看望老师,老师却记住了瘦弱的我。其时我大病后正在康复,也没有作出回应。直至今年我出新书,想送书给她,才辗转从她小女儿处得知,周老师已于2015年8月15日患病去世。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