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9 00:00:00 作者:□ 姜善海 来源:今日高邮
少时初游瘦西湖,记不起从哪个景点抄回一联:“道心静似山藏玉,书味清如水养鱼”,珍藏至今,每读均有体味。字面上,上下二联,一说道家修道,一说世人读书,但我总觉得,所说都关乎读书——
其一是说读书修为,要有深山修道那样静定无邪的心身和心境。读书是一件很安静的事,要能安静地坐下来才能读书。扰扰嚷嚷、忙忙碌碌,喧嚣浮躁、急切功利,读不得书,读不进书,也读不好书。读书之境,当有一种满足的安宁。读书之境,可以涵养静气。能够涵养静气之人,方可有望事业能成。
其二是说读书要有如鱼得水、悠然自乐的心境与心情。读书之人总能在读书之中觅得各种乐趣。郑成功撰联说:“养生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三是说读书之意,在净化和优化灵魂,在涵养心身,变石为玉。净自静入,优从净始。有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读书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的文明、风尚和稳定。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必然是一个低智商民族,一个没有希望辉煌发达的民族。
曾国藩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可以变其气质。”我是相信读书能够优化人性、改变人生的,多读些书,是能够使人的性情敦厚、善良质朴的。
林则徐有一联诫勉子孙:
玩物丧志,如磨刀之石,不见其减,日有所损;
读书上进,似春禾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读书上进、优化人性、改变人生的过程,是一个“不见其长,日有所增”的渐进过程,是一个在静定身心、如鱼得水境况下的、静悄悄的质变过程。书读多了,世事便能了然于心。多看(看生活、看人生、看世界)、多读、多思,细读、慢品,便能得到觉悟、顿悟和彻悟,便能使人豁然开朗、一目了然而获得大清醒、大智慧、大明白、大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