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过年衣服

2019-01-17 18:45:08    作者:胡兴来    来源:今日高邮

现在的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的日子,而我们小时候,连温饱都解决不了。

在计划经济时代,吃粮要粮票,穿衣要布票……那时候,每个家庭都有几个孩子,穿衣是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夏天还好说,男孩子基本上就穿个小裤衩,赤裸上身。冬天就不行了,好丑都要有一身棉衣。多数家庭的孩子,一身棉衣穿一冬天,春秋两季就把棉衣里的棉花取出来,再当夹袄穿。那时没有现在的内衣秋裤,更没有各种保暖衣物,基本上棉衣棉裤都是贴身穿。我小时候,冬天没有穿过袜子,更别说穿内衣裤了。成天穿着破棉袄,西北风一吹,冻得青鼻涕流流的,那棉袄袖子擦鼻涕擦得锃亮,可当镜子照脸啦。

那时的孩子都盼着过年穿新衣服,可那时是“今年巴望来年好,来年还是破棉袄”,不可能都有新衣服穿的。于是,年前家长们千方百计想办法给孩添件过年衣服。多数是只做件外衣,套到破棉袄上,这样,来年还可以当单衣穿。往往外面是新衣服,里面是五花八门、坏衣拉撒的。

有一年过年,母亲没办法给我添件“过年衣服”,她把大姐穿旧了的一件“无计划布”花褂子拆了,翻过来剪裁,给我做了一件蓝色外衣。母亲手巧,做得有棱有角的,穿起来合身漂亮。有个猴精的小伙伴,看出我新衣的蹊跷之后,当着围观的一群孩子面,一边掀开我衣服下边让人看,一边宣传:“这是旧衣翻新呀!”我的脸臊得通红,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使劲地拽着褂子下边不让丢丑。就在这关键时刻,我母亲来了。她摆摆手,笑嘻嘻地说:“小来(我小名)这件过年衣服,是他小姨从上海买回来的,漂亮吧?”“海货”?还了得!围观的孩子们顿时傻了眼,几乎同时伸出了舌头。其实,我哪有什么小姨,是母亲哄他们为我解围的。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