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挑大型

2019-01-17 18:46:26    作者:王为江    来源:今日高邮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寒冬腊月,庄稼农事结束后,都要集中乡村的男女老少大搞水利建设。它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是由县(市)级以上组织的水利工程建设,称为挑大型。第二层,是由乡镇(公社)组织民工,完成本乡镇骨干河道开挖、圩堤加固、道路工程建设,称为挑中型。第三层,是按乡镇(公社)水利建设规划,加固本区域的外圩、开挖本村生产河等,并将土方任务分配给生产队或直接到农户,由村或片(几个相邻的村合并称为片)组织实施,称为挑小型。

挑大型一般每年十月份确定水利工程的地点、土方工程量、需要的工日、完成时间、挑大型的人员数。首先按部队建制成立专线领导机构,县(市)为团部,乡镇为营部,片为连部,村、组为排、班,并将所需要挑大型的水利民工人数,逐级分解,最后落实到人头。挑大型的民工要求身体强壮,在生产队干活能拉得出打得响的青壮年劳力,年龄偏大、偏小都被拒收。因为挑大型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凌晨3点钟起床,晚上挨黑进工棚,河深、坡陡、圩高,老的上不来,小的没有耐力吃不消。生产队落实好挑大型人员后,按照营部(公社或乡镇)要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将挑大型民工的基本口粮卖到粮站去,以便让连部在施工地点集中伙食,就地调拨粮食供应民工吃饭。还要派人派船先去工地砌锅灶、搭工棚,运送器材和打地铺睡觉的稻草等。每年挑大型的民工临行前,村里的主要领导都要到场说几句鼓舞士气的客套话,燃放些鞭炮为出征水利建设的民工饯行,也引来了送行、围观的人群,在父母亲、夫妻间、兄弟间的叮嘱声中,运载民工船离岸远行。

挑大型,年年挑, 经常是一年两季(冬季、春季) 都有挑大型工程任务。不仅要完成本县范围内河(大运河)、湖(高邮湖)大型水利工程、骨干河道工程、岁修工程、水利建筑物工程等水利建设任务,还经常跨地区被远征到几百里以外的地方去兴修水利。东到黄海之滨的斗龙港,西到洪泽湖畔的苏北灌溉总渠,北到淮阴的淮沭新河工程,南到长江岸边的江都水利枢纽,都留下了前辈们挑大型的足迹与辛勤汗水,为的是保证苏中里下河地区不再受到淮河洪水灾害之苦。

挑大型,三河闸工程时间最长:施工时间从1952年10月至1953年7月,连续奋战9个月,三河闸大坝24小时轮番进土,民工每挑一担土,都要行走一公里多的路程,很多民工裤裆内磨破皮,都没有人叫苦叫累。那个时代,挑大型并没有劳动报酬,只是以工代赈,按实挑土方给予土方粮(兑现大米),只能用以填饱肚皮。

斗龙港首期工程最艰苦:施工时间从1965年10月至1966年2月,挑大型民工驻扎在与海边近在咫尺的草滩上,寒冷的东北海风一阵阵袭来,像尖刀一样,刺刻民工的脸部手背,渗出斑斑血迹。工作的段面,上面是坚硬的芦柴根,下面是游沙土层,既沉重又湿滑,早上穿鞋走冻土,化冻只有赤脚(因为大部分人穿的布鞋和草鞋),每挑一担土,都要花很大力气,有时还要暂避海潮袭击,阻碍工程进度。挑大型民工生活十分困难,因按挑土方吃粮,有时连饭都吃不周全,却没有人退缩,直至完成任务回家。

通扬运河最深、最宽:通扬运河第三次拓浚,施工时间从1979年11月至1980年2月,河的深度-7米,河底宽在90米左右,大圩宽度100米、高度8至10米,青坎20米,民工挑一担泥土从河底到青坎,需爬坡72坡,由二人接力倒肩才能使泥土送到圩顶,若是单人行走到对岸,中途也要稍休片刻,站在圩顶看河底的人都变成小孩。

北澄子河拓浚工程组织民工最多:1987年12月开工,西起高邮城东头闸口,东至平胜乡河口,工长33.8公里,高邮县组织大型民工6万人,最多动员参加战斗民工达10万人,圩上圩下到处是红旗招展,人头攒动,广播喇叭声、号子声不绝于耳,奋战两个多月,完成土方工程任务。                 

1990年后,挑大型民工出境施工的已一去不复返了,动员全市挑大型民工,集中作战的工程,只有1991年新民滩保安圩工程和1992年的淮扬路(运河东堤)拓宽工程。挑大型已转入到对市域内骨干河道整治工程上,并由骨干河道流域的乡镇实施,从前那种一道河、几万人的人海战术,逐渐在消失。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加大对水利建设工程的投资力度,打造水美乡村,开始有计划地对重点骨干大型工程、县乡村河道、生产河、庄沟废塘进行分期治理,全面实施了机械化施工。2002年开工建设的南水北调三阳河工程,南起三垛镇,北至临泽镇,总长度近13公里,没有动用民工一兵一足,三年任务,二年完成,既快且好。过去人抬、肩挑、锹挖,大型、中型、小型水利土方工程从此变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趣事,曾经每年都要使用的扁担、箕担子、大锹、铁锛(专挖钢板土工具)、担肩(一种布料做成椭圆形,套在颈肩部护衣用) 不见了踪影。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