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家乡的味道

2019-05-16 19:57:04    作者:□ 史日贵    来源:今日高邮

我的家乡董潭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董潭距高邮城约五十公里,与兴化市相邻,和繁华喧嚣的都市相比,这里更显古朴与自然。董潭水资源丰富,村民们靠水吃水,近年来,村里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开发鱼塘、蟹塘、虾塘、荷藕塘近万亩。如今的董潭面貌一新,荷塘荷叶片片,鱼塘鱼虾满池,是名副其实的生态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娴静的自然风光令凡是去过董潭的人都感觉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谈到家乡,自然就想到家乡的味道。家乡的美食首先当然要数这水里游的,清炒螺蛳、红烧小杂鱼、清蒸大闸蟹、麻辣小龙虾,若是您来对了季节,可以做上一席全鱼宴,泥鳅、昂刺、黄鳝、甲鱼,当然必须全部野生才够美味,无需浓墨重彩,稍作烹调,就能品尝到河鲜特有的原汁原味。

从小到大,在我的记忆里,家乡的美食很多,今天说说那几样难忘的味道。   

肉坨子:肉坨子实际是肉圆,在苏北一带比较常见,但做法各有不同。他乡的肉圆,我实在瞧不上。董潭的肉圆做法简单,肉要选现杀淮猪前腿夹心肉,横竖切成肉丁,再斩成肉糜,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接下来就更是体力活了。将斩好的肉糜放在桶里顺时针方向搅动,经过七七四十九圈,九九八十一转,直到起粘为止。搅好的肉糜搓揉成团,及时下油锅,炸至表面金黄色,再经过浓汤烩烧就可以装盘上桌了。肉坨子可是当年“苏北六大碗”里的压轴硬菜。小时候的记忆里,只有到了过年才会闻得到这飘香的肉圆味。

豆腐羹:豆腐羹因豆腐软嫩,汤鲜味美,营养丰富,成本低廉,得到人们的喜爱。首先要选董潭老豆腐坊出产的嫩豆腐,其制作豆腐的过程也是很有讲究的。当年收获的黄豆在水里泡上一夜,加上水放在磨盘里磨,磨出一桶一桶的生豆浆,再放到锅里煮,然后兑入盐卤凝固成豆腐脑,再压榨出一部分水分,这样就做出鲜美可口的豆腐了。选取最嫩的豆腐切成小丁,配上鸭血和猪油渣碎末,油锅中翻炒,放入适量的鸡汤煮沸,红薯淀粉勾芡,再淋入香油,撒上香菜末,一碗地道的豆腐羹就做成了。

菜花蛋:顾名思义就是在油菜花开放的季节生下的鸭蛋。清明前后,河沟港汊,湖泊荡滩,到处可见赶鸭人的身影。水乡的麻鸭经过几十天的撒泼流浪,个个吃得丰腴健硕,这时候生出的蛋口感是一年之中最好的。偶尔会有几只个头特别大的,那便是双黄蛋。经过农家古法腌制后的鸭蛋蛋清白晳、蛋黄红嫩,不腥不腻、口感独特,自然成为寻常百姓家的席上珍品。

插酥烧饼:董潭村瞭望台下面有一家烧饼店,小时候总喜欢围在那里。店老板曹福祥总是朝我们唠叨:“回家跟大人拿钱来买。”那时候小孩想弄点零花钱可不容易,我们也只能闻闻味道咽咽口水了。刚出炉的烧饼香气扑鼻,咬上一口,外酥内软,嘎嘣脆响。插酥烧饼要经过多道工序。一团面疙瘩被反复揉搓,加工成一层又一层的圆饼,有点类似千层饼,饼里裹进酥糖,然后在饼的正面洒上白芝麻,饼的反面沾上凉水,迅速地贴进自制的烤炉里,文火烤制几分种,喷香可口的插酥烧饼就出炉了。曹福祥老人已经去世多年,他家插酥烧饼的技艺也已失传了。偶然我也买过烤炉烧饼,虽然做法差之毫厘,卖相也有几分相似,但口味有些山寨,吃不出当年那走心的味道。

熏烧:在那个数月不见荤腥的年头,熏烧卤菜这类美味佳肴是一般人不敢多想的。赵洪济制作卤菜在董潭是头一个,十里八村远近闻名,猪头肉、盐水鹅、鹅杂、素鸡是必不可少的招牌菜。熏烧加工过程比较复杂耗时。先把食材焯水去味,再放进盛满“祖传秘方”的大锅中小火卤煮,整个过程需要大半天时间。小的时候喜欢围着熏烧铺,闻着那味道,就觉得特别提神过瘾。倘若小伙伴们谁家吃了熏烧,出门的时候就会故意把嘴抹得很油,在大家面前炫耀一番。家里如果来了客人,自然少不了光顾熏烧铺,大人安排我去买几个卤菜,我会要求老板多放些汤汁和佐料,只有这样,在路上偷偷吃上几块才不会被发现。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