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夏至的太阳

2019-06-24 19:16:18    作者:□ 汪泰    来源:今日高邮

芒种过去,夏至将至。芒种前后,农村里真正的大忙开始了。福海队长那句老话又响起来:芒种刀下死,老少一起亡。挺骇人的。不种田不知道,这节气不饶人,芒种一到,麦子不管成熟与否,都要割掉,让田给水稻。割麦,挑把,脱粒,耕田,灌水,平田,耙田,插秧,这就是夏收夏种。这段时间,农活集中,强度大,时间紧,农民做生活都是两头带黑,伴着星星下田,陪着月亮回家。

夏至如期而至。集中的农活大致完成,扫尾的秧苗也快插完了,关了“秧门”,人们就可以喘口气了。拾掇拾掇自家的菜地、自留田,晒干自家的麦子,去粮站换面粉、换挂面,顺便装上菜籽换些菜油。有时间上上街,买些该买的东西,还要买点小玩意儿哄哄孩子。

夏至的清晨是美好的。太阳还没露脸,白天被骄阳晒得耷下头的野草,又昂起了身子。看水的大爷们,扛着小锹赤脚下田,踢着田埂边挂满露水的野草,嘴里衔着支烟,无比惬意。他们要趁早凉,察看秧田里的水情。水多了淹过秧苗顶不行,水少了也不行,秧苗的返青全在他们手上呢。这些看水的大爷,都是队里最有经验的老农,都是生产队长的高参。

太阳出来了。夏至的太阳,有毒,照在人身上,热辣辣的,人们总在千方百计地躲着它。

大田的农活告一段落,就等秧苗成活返青进行田间管理了。男劳力们修渠打坝,以便进水排水,防旱防涝。女人们,三五一群,找一树荫,剪裁夏布,缝做褂子。这夏布,麻织的,染成老蓝色,做成褂子,有点挺,有点硬,穿在身上不怕汗水,离身。

我和几个差不多大小的小伙姑娘们,撑条船,沿河拾旱草,顺带收获沿途岸边田埂上晒枯了的蚕豆秸和蚕豆。女孩子铲草,男孩子拔豆秸。豆秸秆几近干枯,把它在船板上踩几脚,掼几掼,那青而发亮的蚕豆便掉落在船舱,滴溜溜,硬梆梆,分明已干得差不多了。有人说,夏至到了,要吃“时豆子”呢。夏至吃“时豆子”,会走时交好运的。大家齐说好。于是有人用草帽捧着蚕豆找地方加工去了。不一会儿,又捧着香喷喷的熟蚕豆乐颠颠地回船,每人两把,嚼得咯嘣嘣的,好开心。

天太热,我脱了上衣打了赤膊,夏至的太阳毫无遮挡地照在身上。有人说,可不能赤膊,不然到晚你身上就疼了,还要脱层皮。我可顾不了这些,赤了膊,多爽。中午收工回家做饭,又有人说,衣服可不能脱,天再热,也要套件破褂子,不信,你走着瞧。我听了,不屑一顾。

夏至,罱泥的农活可暂停一段时间,这正是农船保养的好时机。生产队的六条大木船,每年轮番上岸维护。男人们把大木船拖上场头,翻个身,船底朝上,用木头把船架到大半人高。刷洗船身,抠缝填缝,去腐补新,桐油刷新,这些就是木匠师傅的事了。

夏至,“三麦”多已进仓,晚上的场头是热闹的。地上铺层塑料布或草席,大人闲坐,小孩数天上的星星,芭蕉扇在手,蚊虫不敢久留。直至半夜,人们才陆续回家上床。好多人家,扫净门前空地,泼上一两盆水,搁上自家门板当床,女人们半敞着粗夏布褂,坐在床上,一把扇子为熟睡的孩童驱蚊。静晚,不时响起屋旁菜地的阵阵蛙声,响起邻家男人们粗一声细一声的笑话。知青屋前,照例围着好多人,听新农民三国水浒地侃天下。

农民的话真灵,一到晚上,双臂、胸前、背后、脖颈,都有点不自在,手一抚摸皮肤,便觉疼痛。身体碰到哪儿哪儿疼。这疼痛是一片一片的。幸好,还能忍受。真是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农民多年的经验是不容轻视的。

两天一过,身上真的脱皮了。被紫外线灼伤的表皮,变灰起泡。再过过,边缘起翘分离,轻轻一撕,就是一块。揭去死皮,露出淡红的新皮。撕急了,会撕破新皮,弄不好会发炎。

有说,夏至不过不热。是说过了夏至,天就更热了。还有说,不冷不热,五谷不结。眼下的水稻秧苗正从这热辣辣的太阳光照中获取生命的能量呢。这冷与热的交替,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上天的给予。只是人哪,要与这冷热和平相处才行。

夏至一过,天气更热,热得让你吃不下,睡不着。当然,这都是过去的话了。现在,再热也有空调,室外是夏天,室内是春秋,好吃好睡好舒服。好多人已不晓得,他们的祖、父辈是怎么熬过那火一般的夏天的。

农村,那夏至的太阳,那火热的夏天,是我永远也忘不了的记忆。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