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2 16:30:09 作者:□ 杜芬香 来源:今日高邮
我的外婆娘家姓薛, 兄妹三个,上有两个哥哥。外曾祖母生她那天,正好是七巧节,故取名:巧云。外婆一生真的心灵手巧。在她十多岁时,外曾祖母因病去世。外婆跟着外曾祖父利用农闲之时,靠行船走南闯北做些农副产品小生意,吃了不少苦。后来嫁给同村的沈家。沈家是沈家堡的大姓,外公家境殷实,三间两厢青砖瓦房,置有几十亩田地。外公有经济头脑,常做一些生意,加上外婆勤俭持家,生活还算不错。
外公、外婆生育两个女儿,即我母亲和我姨妈。他们不重男轻女,供两个女儿读书。我母亲出嫁的嫁妆,包括被褥、首饰等都是外公、外婆所陪。可是好景不长,在我即将出生的时候,外公患重病去世。外婆家道中落,当时我姨妈还没成家,她便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姨妈出嫁后,外婆一个人居住并自食其力。但是她心中有个信念,等老了有她的大女儿(我的母亲)给她养老送终。天有不测风云,她最疼爱的大女儿,因急性胰腺炎英年早逝。这对于一个66岁的老人来说,是多大的精神打击。可是外婆的坚强,让人敬佩不已!她每年会养几只鸡、几只羊,过年前拿到街上卖,秋天用自己的小木船收割荒草,卖给人家贴补家用。队长安排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杂工(她从舍不得休息一天)挣工分解决自己的口粮。分田到户以后,她分得半亩自留田,当年已71岁高龄,父亲不让她种,她执意要种。她舍不得父亲要供四个孩子读书、生活。她亲自播种、插秧、施肥、收割,有时姨妈也帮忙,直到80岁,我们硬行不让她再种地。
外婆很疼爱我们姐弟四个,我们每次去她家,她总是从梳妆匣里拿出两毛钱,给我们买零食吃。她经常早上来我家,照料我们的衣食起居。我的童年,在外婆家度过,跟外婆感情最深,我小时候睡的凉床、坐的竹车都是外婆所买。我过周岁,她去街上买了当时最时髦的灯芯绒给我做棉袄。
我高中毕业以后来高邮城里工作,外婆含着泪对我说:“你去城上,外婆会想你,你要经常回家看看。”我从拿第一个月工资起,就给外婆零花钱,一直到她去世。她一年四季穿的衣服、鞋子,戴的帽子,都是我给她买。外婆逢人便夸我孝顺。我每次回去看她,她总会慈祥地抚摸我的脸:“你最近瘦了,多吃点啊!”每次我回城里,她都送我到离村庄几里路的公路旁,她当时年事已高,我让她回去,她总说:“再送送你。”然而我上了车,透过车窗看到她依旧默默地站在那里,野外的风吹拂着她的衣襟和她头上的白发。每当这时候,眼泪总会溢满我的眼眶,模糊了我的视线。
外婆92岁时无疾而终。她离开我们虽已整整17个年头,但她一生勤劳持家、乐观善良、坚强自立的行为和精神,始终在影响和鼓舞着我:怎么去面对生活,怎么去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