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5 20:34:29 作者:□ 黄士民 来源:今日高邮
小丁其实不小,五十好几了。他大名丁步群,我的初中同学。
小丁在北门大街开了家馄饨店,没有店名,大家都叫小丁馄饨。本地人介绍这家馄饨店地址时这样描述:北门大街牌坊边,坐东朝西。小丁因为小丁馄饨小有名气。
小丁最初在店里只是给老婆当“下手”,做点劈柴点火的活。小丁老婆原先在高邮饭店,她下的面条和馄饨有滋有味。小丁馄饨店刚开张那阵子,小丁老婆凭借多年的功底迅速打开局面。为了让小丁更多地担起这班店,小丁老婆硬是把小丁推向灶台。小丁刚掌锅那会儿,有点手忙脚乱,弄得店中里三层外三层的顾客在抱怨。小丁原本性子就慢,上学那会儿,快到上课时间,背着书包依旧不紧不慢地走,到教室踩到铃声最后一个点上。
小丁馄饨用料讲究,馄饨馅量足,远远就能嗅到香味。这些年,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日渐增多,兴致高的给小丁和馄饨拍照上传,一时间,小丁也成了网红。外地人评价小丁馄饨大多会说,味道真不错,环境确实需要改进。
小丁馄饨店经营方式也特别,不接受微信、支付宝等付款方式,通常都是小丁在一锅馄饨下好后,手抓一把零钱到每桌收款。一任店门口顾客一拨拨云集,小丁依然慢条斯理:两碗八元,收你十元,找两元。小丁唯一快捷的是收完钱后来到灶台前,做作料的那份麻利,尤其是往碗里倒油的动作顺溜而潇洒,一溜烟的工夫,近二十份的作料碗便一字排开。这似乎和小丁的性格不太吻合,估计是长期锻炼而成的。
父亲在世时,我时常去小丁那打包,每次见着,他总是点头一笑,让我自己去他身后的案板上拿打包盒。他知道我父亲年岁大,口淡,胡椒只放一丁点。小丁不仅记性好,心也很细,最让我看重的是他的善良和质朴。
这些年许多人都劝说小丁改造一下店里的环境,但至今“山河依旧”。尽管如此,小丁馄饨店每天依旧人来人往,门庭若市。我想,小丁馄饨店的红火,除了馄饨的鲜美,更重要的是小丁的诚实为人,诚实的人自然诚信。小丁的诚信和厚道,在上学时就时常显现,他不善言辞,哪个同学需要他帮助时,二话不说,用行动应允,没有丝毫虚头。
同学小丁,把一家普通的馄饨店经营得风生水起,十里相传,足以说明善良的魅力和诚信的力量。
同学小丁,活得像他做的馄饨,可口而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