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2 19:35:11 作者:□ 张福勤 来源:今日高邮
我的父亲1916年5月24日出生于阜宁县朦胧镇张家墩子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随兄从老家来邮读书,后从事铜器修理,逐步发展为机器修理。
1948年父亲开设达裕机器修理厂,厂址在高邮中山路64号。父亲手艺好,为人厚道,机器的一般毛病经他手都可以修好。1956年公私合营高潮中,修理厂和其它四家厂合并建立公私合营高邮铁工厂,即水泵厂前身。
水泵厂建立后,厂里的生产和技术由父亲负责。父亲平时在技术室绘制生产图纸,生产车间遇到技术问题,就到车间去帮助解决。从技术室到机声隆隆的车间,随处可见父亲忙碌的身影。
里运河工程也就是人们说的大运河拓宽开始了,父亲在工程上设计用柴油机做动力,搞成机械车辆运输泥土,人称“小火车”。“小火车”替代了肩挑的担子和手推的独轮车,运输泥土的效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工程结束,父亲得到了奖励。奖品中有一套绘图工具,还有一双黄色的高帮翻毛皮鞋。
从那以后,翻毛皮鞋成了父亲的工作鞋。一次到翻砂车间劳动,正巧浇铸用的1500多度高温的铁水飞溅了出来,落在父亲右脚面上。铁水从皮鞋鞋带的孔钻进去,瞬间脚面烫了好几个泡。要不是穿的翻毛皮鞋,恐怕那脚就要残废了。
随着水泵厂的发展,父亲要处理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傍晚,厂里下班了,技术室的灯还亮着,那是父亲在带晚工作着。星期天父亲很少在家休息,他一年到头总是在厂里忙。
“文革”期间,父亲受到了冲击,挂牌子,挨批斗,检查写得没完没了,平日不大抽烟的他那时每天能抽掉一包烟。一个整天忙生产搞技术的人,有什么检查好写的呢?我经常替父亲写检查的稿子,父亲口述,都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我写完后,父亲左看右看,确认无误,才小心翼翼地盖上印章。
一个冬天的夜晚,已经睡觉的父亲被厂里的造反派从家中带走,关在厂里,一边在维修车间劳动,一边学习和交代问题。我到厂里看望父亲,那天天色已晚,工人已经下班,偌大的厂里静悄悄的。父亲以前的宿舍没有了,只好自己动手在木模车间的一角用木板搭了个阁子,人就住在上面。在车间昏暗的灯光下,看着父亲从阁子上顺着木梯子慢慢地爬下来,我不由得一阵心酸。我走时,父亲把我送到车间门口,关照我,要家里人不要替他担心。
好在,父亲过去只是个手艺人,背井离乡来邮是谋生的,一段时间的审查后,没有查到什么问题,总算可以回家了。
1970年,父亲和维修车间一道调往了三垛农机一厂。一厂同样是生产水泵,其中有一种型号的水泵使用的生产图纸已经用了好多年,父亲对该型号水泵进行了技术改造,重新设计了水泵叶轮,提高了水泵效率。技改成功了,我在北城门口文化馆山墙上,看到县科技成果获奖名单中有父亲的名字。
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亲退休了。年纪大了的父亲眷恋故土,牵挂老家的亲人,常常和我说起想回老家看看。遗憾的是父亲并没有能成行,一次大早出门,父亲在运河堤上和老友们晨练时遇到了车祸,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谨以此文,怀念我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