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5 21:02:47 作者:□ 薛勇 来源:今日高邮
上世纪80年代,我在乡镇邮电所工作,期间爱上了写稿。稿件写成之后,最后一道工序是用方格稿纸誊写清楚,装入信封邮寄到媒体。方格稿纸是写稿人的必备用品。邮电所里没有方格稿纸,刚开始我都是到供销社文具柜台购买,时间长了,感觉买稿纸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那时,我的月工资也就是23元,县广播站采用一篇稿件一般是4角到1块钱左右(我写不出大块头文章),而且用稿率也很低。因此,节省方格稿纸的使用和拓展方格稿纸的来源是我必须要考虑的。
首先是节省使用。刚刚开始写稿时都是用方格稿纸写草稿,方格稿纸的好处是行间距离比较大,便于反复修改、完善稿件。不久发现这样使用方格稿纸太奢侈了,便到供销社买来大张的白纸,再用刀裁成16开大小作为草稿纸,待稿件在草稿纸上修改、完善并定稿后,再用方格稿纸誊写清楚。这样一来节省了不少方格稿纸。
其次是拓展来源。刚开始,我只知道方格稿纸可以在供销社和新华书店购买,不知道还有其他来源。后来,局里成立了宣传报道组,负责宣传报道工作的局政工科大约每半年左右开一次通讯员会议,政工科领导给大家提出写稿要求,下达用稿任务,会议结束的时候给每人发两本方格稿纸,有时我会厚着脸皮跟发稿纸的人再多要两本。后来,邮电所隔壁的乡财政所里的一位好兄弟调到了县财政局当秘书,我骑自行车到城里玩,每次都会“敲”他两本方格稿纸,有一次在他办公室里只找到一本,便把他正在写材料剩下的半本稿纸也拿走了。期间,沈阳市邮政局主办的《业务学习》编辑部很人性化,时不时地给我们这些通讯员寄些方格稿纸过来。那时,我只要有机会,逮着熟人、朋友就索要方格稿纸。
上世纪90年代初调到局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之后,使用方格稿纸就很潇洒了,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再后来,办公室里有了电脑,誊写稿件便用WPS处理,再通过“稿纸”功能把稿件打印出来,装进信封寄给新闻媒体。到了90年代末期,新闻媒体相继使用电子邮箱接收稿件,此时公司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方格稿纸便慢慢退出了我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