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9 20:03:30 作者:□ 周立鸣 来源:今日高邮
1969年底,我随父母下放临泽公社临北大队,从高邮红旗中学转学到临泽中学继续读初中一年级。
陈昭是我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她30岁左右,个子不高,略显瘦弱。陈老师讲课时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板书像她人一样漂亮。她诵读的声音特别好听,语调语速跟着课文走,注入她的情感,慷慨激扬时如珍珠落玉盘,慢声细语时如涓涓细水流。如今仍然记得当年跟着陈老师朗诵的:“西湖的碧波漓江的水,比不上韶山冲的清泉美”“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好的章节、句子,我们跟着读,不知不觉地入脑入心。陈老师上作文课,教我们如何选题,文章开头怎样开宗明义引人入胜,结尾如何深化主题戛然而止。记得布置我们写作文《好人XXX》,陈老师说描写人物不要写他的头发,而要抓住他的眼神、注重他的面部特征,在凸显好人的“好”字上做文章。她把班上同学写得好的作文拿出来,精彩的段落高声朗读,同学之间互评,她最后点评,既满足了文章作者的自尊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其他同学写好作文的兴趣。
课余时间,陈老师组织我们参加学校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表演当时流行的京剧样板戏片段。排演《白毛女》,让我们学到了白毛女面对悲惨命运,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表演《沙家浜》,让我们看到了军民鱼水情,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1971年我以各门功课全优的成绩初中毕业。新学期快开学了,我信心满满地从临北大队乡下,走了好几里农村小道,到临泽中学打听高一新生录取消息,得知因为政审不合格不能升入临泽高中。我彷徨、无奈,更无助。陈老师和她爱人何老师没有因为我已经不是在校生而对我不理不问,而是将我喊到家中(临泽中学教工宿舍),纾解我心里困惑,强化我意志品格,坚定我人生目标。那天谈话结束后,陈老师拍拍我的肩,一直送我出校门,那情景我一生难忘;那天的谈话也影响了我一生:人不可以不读书,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要读书,读一本好书犹如在人生进步的阶梯上更上一层。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我经过初考、复考被师范录取,成为一名教师。近40个春秋,我在讲台上,学着陈老师的样子,钻研教学业务,提高岗位能力,收获了县、市、省的各类表彰。每当看到荣誉证书,我都想到陈老师的教诲。
陈老师退休后移居上海,2017年我也退休,微信将我们师生相连。看到夕阳下的陈老师庭院养花弄草、名山大川旅游、源于生活写作,我又从她那里收获了文化养老、终身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