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老戴面馆

2019-08-12 19:19:00    作者:□ 袁清贤    来源:今日高邮

出小区大门,向北不到50米,就是老戴面馆。说是面馆,其实不够确切,因为中午还提供客饭。

面馆不大,40来平方,生意很好,客人很多,常常把小店挤得满满的。早上,大多是附近小区的居民,忙着去上班的,赶着去上学的,因为时间急,没有位置坐的,就站着吃。天热的时候,甚至蹲在门口,呼啦呼啦地,一碗面很快下肚。到了中午,面馆更是忙碌。客人基本是外来的,很杂,瓦匠,木匠,漆匠,安装水电的,做小生意的。有一段时间,因为工作需要,我天天去吃客饭。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个文化人,喜欢和他们搭讪,次数多了,自然就熟悉起来。

有个做漆匠的,和我年龄相仿,40来岁,眉清目秀的,长得很帅。他每次来吃饭,总喜欢从口袋里掏出一瓶2两装的劲酒,慢慢地喝。10块钱的饭菜,他吃得慢悠悠的,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你喜欢喝酒?”“有点儿!”“你早上出来的时候,就把酒带着?”“是,放在工具包里。我整箱买,便宜。这酒好,有中药成分。我颈椎不好,喝它有用!”“哦,我颈椎也不好。”“你试试!”“好的。你蛮会享受生活的。”“哪里,我觉得人活在世上,光苦干,不知享受,又有什么意思呢?苦的钱摞起来,比人高,突然一天,人没了,又有什么用呢……”我竖起了大拇指。

老王,一个安徽人,留着小胡子,专门做销售鸡腿的生意。他每次来,都骑着一辆大三轮车,穿着一双塑料高帮靴子。听说他有个作坊,环境很潮湿。他也喜欢喝一点儿。几年前,生意做得很大,还承包过一所高中的食堂。“现在,生意越来越难做了,钱难赚了!”“为什么?”“竞争太激烈,大家互相压价,到最后,基本就没什么利润了。加上我是一个外地人,唉,还是你们做老师的好!”

周末的时候,面馆稍闲一点。我常看到两三个60开外的老者,一大早就在面馆喝酒。一碗阳春面,外加一只煎鸡蛋,除此没有任何菜。他们边喝边聊,悠闲得很。我从心里是不大赞成这种生活方式的:这恐怕算是不良的嗜好。我猜想他们的家人也不会认可的,没有下酒菜,对肠胃是不利的。享受也要讲究科学,不能瞎来,是吧?

哦,还没介绍面馆的主人呢。男主人姓戴,50来岁,皮黑,很瘦。我们喊他老戴,早上喝酒的那几个人喊他小戴。老戴的手艺不错,阳春面下得很有特色。我老婆特别喜欢吃他下的青菜面,味道正宗。先做好汤,将一把一把的面和青菜下锅,锅里的水在翻腾,上面飘着青菜,下面涌着面条。几把面,出锅后,就是几碗。干拌的,有汤的,外加青菜的,丝毫不乱。特别佩服老戴的记忆力,吃不吃胡椒,爱不爱猪油,告诉他一次,下次保证忘不了。老戴说话很幽默,听着他的调侃,吃着滑溜溜的面条,确实幸福。

老戴的老婆,也很瘦,主要打下手,比如煎鸡蛋、倒豆浆、中午装饭菜、收钱之类。但她是面馆的法人代表,也很强势,对老戴的态度很凶,特别是忙起来的时候。老戴有点怕她。我第一次对她有印象的是装修新房的那一年。那天下着雨,我大概说了一句:下雨天,街上到处是水,路不好走。她很认真地回了一句:路再难走,总不会比你们乡下的路难走吧!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在这个靠下面营生、穿着极土的老板娘心中,我只不过是个买了城里房子的乡下人而已。嘿嘿!因为她在家说了算,10年前,执意将一座旧房子以5万元的低价卖了。去年,那座旧房子拆迁了,拆迁费是30多万。老戴两口子接连几天睡不着觉,逢人便说:恨啊!

老戴面馆附近门面房很多。去年,对面新开了一家阳春面馆和一家兰州拉面馆,夫妻俩的服务比以前热情多了,老戴的调侃也更多了。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