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如果薄情是共性

2019-08-22 21:23:53    作者:□ 刘艳萍    来源:今日高邮

语文课里讲的《诗经卫风氓》(以下简称《氓》),有点太正能量了。那不应该是这首诗歌的全部。

比如,不能太过沉溺于爱情;比如,女人要人格独立。经济无法独立的女性,居然有独立的人格,太值得赞颂和学习。或者,稍微幽默点,最多也就是题外话一下开个诸如“男人都是大猪蹄子”的玩笑。规整的课堂是不作兴开洋船的。

撇开教材和教学价值谈文本,或许可以看到另一片完全不同的风景。而这样的风景,确乎是开洋船才看得到的。出身于民歌的《诗经》,在那久远的荒烟蔓草时代,真实地呈现了我们今天依然可以触摸的生活质地,千年前的心灵构造,和今天并无本质不同。

如果提到《氓》,就只能想到一个可怜又可敬的女人,太过残缺。把《诗经》部分篇幅稍微串串,会发现,那简直是一部爱情“三步曲”。有暗恋(《秦风蒹葭》《郑风子衿》等),有执手(如《郑风风雨》《召南小星》),然后还有诀别,就像这首《卫风氓》。

结局已经是明摆着的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你不思悔改,我们就拉倒吧。倒是也干脆利索。

只是,干脆利索,就算完了吗?

如果是这样,这首《氓》就和《警世通言》毫无二致了,目的只是引出一番语重心长的训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就是我们后来读到的,朱熹冷笑着说:“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或者如方玉润说“为弃妇所做也”,总算温厚些了,但又说她“未免为情所累,以致一误再误,至于不可说”,也认为这是一首悔恨之作。我不喜欢这样的调调,就好比,瓜众老早知道女子的结局,一路走来,就只为了证明走的路是错的。好泄劲!

女子悔恨固然是有,但碎花一样的甜蜜,绰约漫漶在她的往后余生,氓情断义绝之后,她并不能完全改变那段记忆的质地。所以,可不可以认为,那些碎花一样的甜蜜和后悔,在女子的人生占比中,一样重要。毕竟,人和一段过去的时光,无法完全割裂,要共存。

没查注释时,我以为“氓”就是“流氓”。字典说“氓”是“外来之民”。农业社会的百姓,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离开生养自己的土地。我幼年时,村庄外有砖窑场,烧砖的劳动力,大多来自方圆百公里外的外乡,以当时的生活半径看,无疑是远方了。那些在烈日或暴雨下拉砖坯、出窑砖的劳动力,就是我心里关于民工永不磨灭的记忆。刘庄年纪稍大的姑娘,在砖场劳动补贴家用,不可避免地,与氓,有了情感的牵连,私奔者有之,私奔未遂者有之。私奔者在外乡生活多年,与娘家恢复友好往来者,返乡,带着远方生活的苟且和诗意。私奔未遂者,当年被父兄呵斥作势要打断腿,前半生已过,谁知道诗意与苟且的比例和私奔到远方的同伴比,怎么样呢。

我实在打小就八卦,表哥带着表嫂私奔到我家,是暑假月亮正圆的半夜,玉米、芝麻齐腰深。姑娘和窑场之氓私奔的日子,也好像是玉米芝麻齐腰深的月圆夜。更有“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我无法不以偏概全,月亮一圆,草木一葳蕤,人心就慌慌的,不是慌乱,是朦胧,是迷离,是对人与物的好感与依恋。

正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一般来说,都以为这几句诗体现了“氓”的狡黠,是狐狸露出尾巴的先兆与铺垫。没错。他笑嘻嘻地来到集市上,说什么拿布换丝,他哪里是换什么丝啊,根本就是跟姑娘纠缠。可八卦的我,总以为,“谋”字用得好,无赖相也罢、贼兮兮也罢,这样的纠缠,一定会让女子很快乐。只要女子不讨厌他,基本一“谋”一个准的。

女人不喜欢男人随便动手动脚,可是,若她喜欢的男人总是不动手动脚,她心里就会不踏实起来。“谋”与不“谋”,并不完全与人品有关。过于规矩,难免有点乏味的。这些年朋友圈里的天气预报很幽默,盼望一场雨或雪,会说“怕它不来又怕它乱来”。仿个句子,女子与氓,就是“不怕他谋就怕他不谋”了。女人的花样年华,总是喜欢被“谋”的感觉。

一切顺利,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公主嫁给王子,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圆满的结局,总令人不安。生活潜伏着风雨,人性亦善于制造变故。他们婚后发生了什么,诗歌没说,而是来了一段感慨: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上课时汗流浃背解释这里的赋比兴。其实我更留意于,这感慨里的“温柔敦厚”。“温柔敦厚”不是我瞎说的,是孔子说的。孔子说《诗经》,“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在感慨之前,女子就预先地理解并原谅了一切。原来,遥远的《诗经》时代,就有人发现了爱情上的男女有别——一般而言,男人的爱情很短暂,女人的爱情较绵长。跨越千年,山河社会面目全非,人性并无太大不同。

于是,感慨里就藏着女子对氓的原谅了。薄情是人性中的共性,而不是他个体特别恶劣,对她特别无感。实在因为规律太坚固,区区个体,无力抵抗。

这看似清奇的开脱,支撑着女子在“兄弟不知,咥其笑矣”的人情冷暖里,总结过去,静思今后。而能够认识到薄情是共性,她对前半生的遇人不淑,就有了眉目清朗的宽容与理解。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