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7 21:46:25 作者:□ 陈其昌 来源:今日高邮
在东大街和科甲巷交汇的丁字路口,有一家百年老店“王泰记(草炉)烧饼店”。据86岁的王春芝说,该店是他的祖父王大郎所开,地处大淖河边,市口好,上城的农民也多,在东大街有一定的名气。
草炉与桶炉不同,它是依附墙壁而建的一个烤炉,是专门定做的砂缸,缸底卧放与墙体连接,去掉缸底便是整齐的炉口。燃料专用小麦秸。用此草,既便于焖烧,又容易扬火,且火性温柔。这都是靠人工控制的。王春芝先是当其父王学海下手,后以他为主。春芝老哥说,做草炉烧饼讲究控制火候,待麦秸烧至四成,将灰盖好两边,中间留条火路。这时,先将烧饼贴至两边,从下向上,后贴顶部。这样操作可不烫手。他家的草炉烧饼,里外三层,中间稍厚,不糊不焦,面呈蟹黄色,貌似浇过油,且顶部、两边一个样。吃到嘴里,面子有点脆,内瓤松软可口。他家做出的烧饼,供不应求。人们在产妇坐月子的时候,常以烧饼与老母鸡、馓子、京果粉四件“送汤”。栽秧车水,农民上来一买就是40个,作为“腰顿子”。遇到八月中秋,用草炉烧饼夹月饼是每家必吃的,苦得王家人起早操作,有的还得预定。平时,有人喜欢用烧饼蘸麻油与糖,有人喜欢用烧饼夹酱生姜或吃一口烧饼就一筷子姜。有钱人家喜欢用王泰记烧饼店的烧饼泡鸭汤、泡鸡汤,那是可以滋补身体的。
王泰记烧饼店雇有伙计,少则2人,多则6人,城乡都有。王春芝说,他们待伙计不薄,发工资,包吃喝,四时八节还打牙祭,从来不会以烧饼当饭吃的。从未出现过东辞伙、伙辞东的不和谐情景。这样的烧饼店,生意能不兴旺吗?
王泰记与周边邻居相处和睦,其中与吉升酱园店、天寿堂药房、保全堂药房等店接触较多。平时,王家是没有酱油瓶、醋瓶的,要买,则拿个碗到吉升就行。有时早上吃早饭,王家人捧个粥碗到吉升,吉升老板会自动打开酱菜瓶,“这里有萝卜干,请慢用。”其时春芝的弟弟瑞芝尚小,可以爬到酒缸上坐坐,或者到生意萧条的天寿堂罗地砖上滚铜板、弹玻璃球,老板从不赶他走。春芝的大妹秀英四五岁时患严重眼疾,就请汪曾祺的父亲汪淡如医治。汪家是祖传眼科,汪淡如就让小姑娘用“保全堂记”蜡丸(内有药丸),用清水化开,用灯草蘸药水滴入眼内,连用数月,终于保全一只眼睛,另一只眼仍有余光。正是汪淡如的医术高明(且不收费),才让王秀英多看了70多年的光明世界。
最让王春芝难忘的是天寿堂“相公”(学生意的)陆元勋无食可进的惨况。王学海见伏在柜台上的陆相公,问:“吃过了吗?”“偏过了。”王学海知道他说的假话,就让妻子金桂琴拿两个烧饼给他。天寿堂的经营惨淡可想而知。陆相公眼含泪花,哽咽着说:“你们真是好人。我吃了你们烧饼,下一顿还不知在哪里着落呢。”金桂琴撂过一句话:“活人嘴里不会长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