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那年农事

2019-10-11 21:19:33    作者:□ 吴寿瑛    来源:今日高邮

1964年,我18岁。春节刚过,大队通讯员叫我到大队部,大队支部书记对我说:“寿瑛啊,你是村里第一个初中生,你们的老队长推荐你当生产队会计。年轻人,好好干吧!”

第二天吃过早饭,老队长带领我下田转了一圈,边走边介绍生产队的基本情况。全队共有40多户,120多人;共有耕地310亩,分在两个圩口,庄东圩150亩和庄后圩160亩,其中庄后圩地势低洼,也叫锅底圩,全是一年一熟的老沤田,常年浸泡在水里,地身低,产量也低。跑了一上午,算是上任了。

那时人们刚从“三年自然灾害”中过来,缺吃少穿是农村的普遍现象。好在生产队尚有20多亩高头子田块,种些大、小麦,那年夏季收了5000多斤麦子。老队长笑着对我说:“别小看这5000多斤麦子,它是全队一个多月的口粮,是度春荒、忙三夏的救命粮啊!”

时间一晃到了夏栽季节,老队长成了生产队里三夏大忙的总指挥。每天晚上,在生产队活动室里,我记完一天劳动力出勤工分后,他总要在排工牌面前深思一会,然后把写有全队男女劳动力名字的小竹牌子搬弄一番:明天生产队农活,哪些人挑猪灰、人粪下肥,哪些人犁田,哪条牛耙田,全部妇女栽秧等,排好各个工种。

天刚蒙蒙亮,妇女们一个个来到庄后秧池里拔秧。她们是全队干活最早的人。我和两个男劳力负责运秧、打杂(分摆秧把供给栽秧手的一种后勤农活)。上午10时许,一船秧把堆满了,可供20多个栽秧手栽一天10多亩大田。拔秧的妇女们便回家吃中饭,我们则负责运秧到栽秧的圩口。

中午12点不到,栽秧手们迅速到栽秧田集中。一个年轻妇女首先下田栽头趟秧,其余的栽秧手依次跟着下趟。不一会儿,20多人的栽秧队伍在水田中一字排开,成了夏季农忙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刚开始栽秧时个个欢声笑语,但过了不久,太阳到了头顶上,开始发困疲劳,有人打起了哈欠。领上趟的张家媳妇不但人长得漂亮,手脚麻利,而且还有一副好嗓子,在婶婶大妈们的鼓动下唱起了栽秧歌。只见她直起身子,清一清喉咙,唱开了:“隔趟栽……哎咳隔趟栽……手拿秧把隔趟栽,哎……”歌声刚落,在中间的几位中年妇女跟着和声:“哎咳隔趟栽……”一曲栽秧歌,赶走了瞌睡虫,栽秧队伍又恢复了欢声笑语。

下午2时左右,一个中年男子撑着生产队最好的一条木船,慢慢地靠岸。船前舱木板上以及两边船帮上坐满了老人和小孩,大都是带幼儿来喂奶的。船中舱有个大釉缸,里面装满了大米粥,是劳动人的“晚茶”。见晚茶船到了,队长一声喊:“吃晚茶了!”那边下肥的、犁田的,这边栽秧手、用牛手以及打杂的,通通朝这块河边高地跑过来。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劳动,生产队310亩田的早中晚稻栽插完了。紧接着梅雨天也到了。那年梅雨季节不长,雨量也不大,人们稍事休整中度过了“时梅天”。

三伏天到了,人们开始抗旱保苗。那年月没有机器抽水灌溉。生产队有3部风车车水灌田,可到了小伏天,天干了,风小了,风车也转不动了。秧苗生长的需水量却大了。为了抗旱保苗,只有组织人踩水车,车水抗旱。

于是老队长亲自上阵,把全队30多名青壮年男劳力组织起来,分作昼夜两班人马。车水抗旱,歇人不歇车。踩水车是个力气活,没有一定的力量,河里的水是灌不上秧田的。一部水车4人踩,要安排6个人,其中有两个人轮换休息。为了计算时间,就在车轴的一头插上一个“线筹子”。只要水车轴转动,“线筹子”跟着转。当“线筹子”中的线绕完了,就换其中的两个人,约莫20分钟左右。就这样轮换休息,叫“踩一筹子水”。

生产队还有一部大水车,要有6个壮劳力才能转动它,它的出水量是小型水车的一倍以上。那年天旱了,只有动用它来抗旱保苗。车前搭起了锣鼓架子,6个壮劳力边踩水车边敲锣鼓,唱起了“锣鼓唱”。“咯咚咯咚锵……”锣鼓一停便唱开了:“抗旱保苗车水忙哎,锣鼓一敲我来唱,不唱先秦和后汉,唱一唱桃园结义刘关张……”众人和声:“哎咳桃园结义刘关张……”只见车头的水流迅速流向秧田,溅起一尺多高的白色水花。就这样一曲锣鼓唱,唱到西天晚霞红,再唱到东方鱼肚白……终于战胜了旱魔,保住了秧苗。

转眼到了八月间,早稻开镰了,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投入到割稻、挑把、打场和晒稻的忙碌之中。

那一年,老队长运筹帷幄,指挥有方,加上党的好政策,把生产的经营自主权下放到生产队,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们队粮食增产了。年终分配除了完成国家下达的征购任务,第一次每人分得480斤口粮,劳动单价达到了4角8分钱。在年终公社三级干部会上,老队长捧回了“先进单位”的奖牌。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