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堆稻垛·堆草堆

2019-10-11 21:20:03    作者:□ 姚维儒    来源:今日高邮

“下放”那时候,秋收秋种时节,稻谷收割上场后,常在晚上连夜脱粒,第二天就一边晒稻子一边晒草。若来不及脱粒,就要将稻把临时堆起来。堆稻垛算是个技术活,不是人人都能堆的。我们那儿因处于里下河水网地区,稻把都是用船运,堆稻垛常选择在临河的场头边,并根据稻把的多少来决定稻垛的大小。在堆稻垛时,按照上下大小基本一致、顶部尖的模式进行,下面的人用草叉不停地将成捆的稻把往稻垛上传送,稻垛上的人把稻把一层一层摊平铺匀往上摞,稻垛做成圆形或长方形都行。在堆稻垛时,底部和中部稻谷的谷穗朝里,稻根朝外,而到了顶部将稻谷的谷穗朝外,稻根朝里,且整齐划一。到了封顶时,顶部就像屋脊一样的造型。刚开始堆稻垛我还不能胜任,堆的次数多了,自然也就会了,还经常受到老农民的称赞。

夜晚脱粒,大家都很起劲。都知道干到半夜有夜餐吃,吃得较多的是萝卜烧肉和青菜豆腐汤,大米饭尽饱吃。有些人家的小孩为了能吃上夜餐,也不惧夜风的侵袭,留候在场头玩耍。也有宁可自己少吃两块肉,也要带点回去给孩子杀杀馋的。孩子揉着惺忪的睡眼,于稀里糊涂中能吃上肉,无疑是美梦成真的好事。

初秋的太阳依然火热,晒干的稻子要上稻囤,晒干的稻草当然就要上草堆。堆稻垛要点技术,堆草堆可就是大技术了,一个生产队也就几个人能堆好。当时,农田的耕作都靠耕牛。一个生产队一般养有五六头牛。这五六头牛一年的主饲料就是稻草。为了确保耕牛一年的口粮,必须把稻草妥善保存起来,而当时最好的保存方法就是把稻草堆成大草堆。

脱粒后的稻草在场上晒干。傍晚时分,人们将晒干的稻草叉成一个个草垛子,再由两人一前一后用草杠插到草垛子的下面,抬到堆草堆的地方。堆草堆先要堆好根脚。堆草堆的人将抬来的草一层层地铺上去,再用叉子一遍遍地拍打,等拍实了再堆上一层。随着草堆不断增高,草抬到草堆脚下就要有人叉草了。叉草的人用特制的叉子一叉一叉地将草送到草堆上。堆草堆的就在草堆上面一叉一叉地接住,又一叉挨一叉地铺开,拍实。这样,一层接着一层,叉草人用的叉子越举越长,草堆也越来越高,再高就两个人用草叉传递。

堆草堆首先要保证不倒,同时要保证断漏,还要外形美观。一个生产队二三百亩的稻田,只堆三四个草堆,一个草堆要堆起一两万斤的稻草。一两万斤稻草的大草堆是生产队里的庞然大物,草堆的形象也常常惹得人们评头论足。有经验的老农民堆的草堆常常是脊背高耸,两端翘起,既利于雨水往下淌,又比较美观。

那时粮不够吃,草也不够烧。稻草不仅用来烧水做饭,也要打糠给猪吃,牛过冬更是靠它。草堆堆放的位置常紧靠牛屋。农民每次分草加上自留地的草,都在家前屋后堆个小草堆。我们知青没有草堆,要烧草必须跟队长打个招呼,到生产队的大草堆去拔,拔草还真费劲,几个人拔好长时间才几捆草。俗说“穰草灰多”,稻草不经烧,一个大草把子下锅膛一烘就没有了,草灰还特别多,几乎每天都要扒锅膛。

现在走到农村,已看不见大草堆,小草堆也难觅踪影。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