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汪曾祺趣事

2019-10-11 21:20:55    作者:□ 陈其昌    来源:今日高邮

汪曾祺先生对家乡的《珠湖》一直评价不高,而又嘱咐有关编辑,可以将为魏平先生写的序刊登其上。既然《珠湖》“颜值”不高,又何必有此嘱咐?同样,他写信给金实秋,叮嘱金将他为金写的序文给马春阳,发表在《乡土》亦可。其时,《乡土》并非名扬天下的报纸,又为什么有此叮嘱?现在看来,报刊不分大小、风格不问倾向,从最早的一篇散文发表于《国民公报》,到《他乡寄意》发表于《新华日报》,从香港《大公报》到《人民日报》,以至著名期刊,汪老都愿意供稿,这只源于凡“有益世道人心”者,他都可“送小温”。这不是若干著名作家可以做到的。他的《草巷口》最早也发表在家乡报纸。

汪老的酒趣已被多人写及,且有专著问世。比方说,作为真朋友的邓友梅,是汪曾祺被定“右派”后仍然一如既往者。若干年后,汪老以食材不全为由,几易对饮时间,直到最后一次,汪老在小店独饮,又把请邓公对饮的事忘了。以至汪去世,终于未能如愿。尽管如此,我向邓友梅求题词,邓仍然称汪为“大俗大雅,文坛奇葩”。汪老的最后四川之行,是他去世的诱因。同去的莫绍裘(叶橹)介绍,他与邵燕祥住一个房间,汪老独居一间。有一天酒后,莫见有两位文学女青年搀扶着面色酡然、步履不整的汪老回到房间。在京,汪老人生的最后一段岁月,小保姆陈玉珍按照汪家人嘱咐,两天一瓶葡萄酒。而1998年10月24日,我走访汪老住处的小卖部,售货员告诉我,汪老是每天一瓶,并请代为保密。

汪老的字画是独树一帜的文人字画。已故的朱维宁先生曾向我介绍,1994年6月14日,他应约参加省戏剧学校的活动,汪老酒后为该校题写了校名,亦为不少人写了字。扮演专题片《梦故乡》中小英子的演员只有十七八岁,很讨人喜欢,汪老特地为她写了两幅字,让她喜出望外。就连一些大厨也得到了墨宝。汪老曾为一作家画过一幅《梅花吐香》,有白色、黄色的花朵,可是第二天,白色花朵没有了影子,就去问汪老。汪老说:“昨天白色颜料没了,是用牙膏代替的,大概虫子把牙膏吃了。”虫子吃牙膏吗?只是趣谈耳。还是那次最后的四川之行,汪老为平辈的杨汝纶留下墨宝,“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挚爱之情穿行于字间。汪老把“雨”写成了“语”,经汝纶指出,又补写了“雨字误写作语”,并答应回京后重写。可是“重写”成了未写,汪老已驾鹤仙去。

汪老的趣事多多,而他自告奋勇地要担当净土寺修复委员会名誉会长,可谓禅趣。汪老的不少作品中充满了禅机、禅趣,从《受戒》到《释迦牟尼传》都可以得到验证。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