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1 21:46:46 作者:□ 陈维忠 来源:今日高邮
一行人到扬州,我很快办完了事,看看时间才是下午4点多钟,还早。其他人还在忙着。又在东关街附近,闲着也是闲着,我便顺便再去逛逛东关街。
东关街我已来过多次,街面上很多店我都熟悉,各类小吃也都尝过,但这里热闹,是一个闲逛、消磨时光的好去处。
在一家店铺的对面,一棵大榆树遮出一大片荫凉。几十个新鲜的莲蓬散落在榆树旁的地面上,给喧闹的城市带来一股乡村的气息。那一小片油油的绿在硬生生、白泛泛的水泥地面上摊着,显得格外清新、诱人。
卖莲蓬的是一位60多岁的老汉,清瘦黝黑,精干精神,时不时叫卖两声:“新鲜的莲蓬,10块钱4个。”
我坐到他的旁边,静静地观看。此时的游客已是不多,三三两两从莲蓬前走过,有买的,有问的,还有看都不看的。买的人很少,我有点为老汉着急。
“爸爸,这是什么啊?”童声清脆,一个小女孩站在莲蓬前,手指莲蓬问爸爸。
“这是莲蓬。还记得朱自清写的散文《荷塘月色》吗?”
“记得。”
“那篇文章中不是有这样的描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爸爸才说一句,女儿就接着背起来,“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
“对。朱自清写的是荷叶、荷花,这个伯伯卖的是莲蓬,莲的家族中还有莲藕、莲子,都是莲长出来的。”
“噢,莲蓬、莲花、莲藕、莲子。对,《荷塘月色》中还有: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爸爸,给我买几个莲蓬吧?”
还没等她爸爸回应,卖莲蓬的老汉倒先说了:“你这小姑娘聪明,长得又漂亮。来,伯伯送你几个,不要钱,吃的玩玩。”老汉拿起三五个莲蓬,往小女孩的手里塞。
小女孩急忙往后退,抬头看爸爸。
“不、不、不行!”爸爸连连摇手。
“啊呀,几个莲蓬算不了什么,我也是从河里摘来的,又没有花本钱。”
“我跟你买。”爸爸忙从口袋里掏出10元钱,也不问价钱,给了老汉。
老汉拿起一个莲蓬,给女孩示范,教女孩掰出莲子,剥去莲皮,露出一粒洁白的莲子肉,再去掉莲子芯。小女孩认真地跟着老汉学。
老汉告诉小女孩:“这莲子肉可好吃了。”说着,将莲子肉丢进嘴里,有滋有味地吃起来。小女孩也把莲子肉放进小嘴里,慢慢地咀嚼着,品尝着。
“怎么样,好吃吗?”
“香,甜。”小女孩满意地笑着、吃着,“谢谢伯伯。”嘴在动着,还不忘感谢老汉。
“嗯,你真可爱。”老汉笑眯了眼,夸着小女孩,又拿起两个大大的莲蓬送给她,这次她爸爸没有阻止。小女孩临走时,连连对老汉说:“谢谢,谢谢!”
在一个多小时里,我看到有3批人买了莲蓬。那父女俩是第一批,隔了好长时间是一位老太太,她拿起莲蓬左瞧瞧右瞧瞧,好像在寻找什么,最后小声说:“嗯,跟以前吃的一样。”她花了10元钱,买了6个。
在老太太买的时候,一对中年夫妇站在一旁,他们没有立即买,而是在静静地看。等老太太买好了、走了,中年妇女才走上来,净拣那些个大籽满的莲蓬,然后拿出10元钱,递给老汉,“喏,给钱!”
老汉数了数莲蓬,惊讶地说:“啊,8个?”右手还做了个8的手势。
“不卖啊?不卖,就算了。”中年妇女说着就站起身来,要走。
老汉又朝妇女看看,接过钱,轻叹一声:“行行行,你拿去吧。”
我坐在老汉的身边,与他闲聊,他告诉我:“岁数大了,儿女不让我做事,要我在家享享清福,可是不做事多难受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去捞几个莲蓬来卖。我不是为了赚钱,图的就是玩玩。”
“买的人不多啊?”我看到有人路过,就帮他吆喝起来:“嗳,莲蓬,新鲜的莲蓬,清香鲜嫩。”
“吆喝没有多大用,想买的自然来买,不想买的吆喝来了也不买,看看就走了。”
“一天能卖多少个?”
“几百个吧。”
“哪来这么多的莲蓬?”
“农村河塘里多的是。只要你勤快,什么东西都能弄到。我卖的东西多了,春天的桑葚果,秋天的莲蓬,就连山芋藤都能卖个好价钱。”
是的,他说的这些东西,以前没有人问津,现在都吃香了,尤其是在城里。
我走时,老汉面前已没有几个莲蓬了,由他带来的那农村的绿已流到游客的手中,流向城市的旮旮旯旯。
“没几个了,谁想要就拿去吧,我也不要钱了。忙一天了,我也好回家吃晚饭喝老酒喽。”老汉边收拾东西,边自言自语。
我想象着老汉的晚餐桌上,那一碟碟下酒菜,肯定也是充满了田野的绿,散发着泥土的香。